“煤炭利用可以做到清洁化”
——专访原煤炭工业部副部长濮洪九(上)
濮洪九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任煤炭工业部干部司副司长、司长,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煤炭工业部纪检组组长,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炭安全监察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纪检组组长,2002年12月至2009年1月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党委书记。2001年9月起任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2002年9月起兼任中国贸促会煤炭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煤炭行业商会会长。

记者:您认为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濮洪九:近来雾霾天气在我国大面积频繁出现,大气环境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切和热议的话题,严重的大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都会产生威胁和损害。雾霾的成因是多种因素和多年生态环境问题积累形成的,其中,大规模粗放式生产和利用煤炭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就煤炭来说,通过加强煤炭绿色开发和清洁利用,积极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可以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大气环境污染。
“根据环境容量来定煤炭开发量”
记者:您认为该如何推进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
濮洪九:我国能源资源赋存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煤炭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中占96%左右,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供应可靠,价格低廉,且可以洁净利用,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我们希望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和减少煤炭消费量,这是发展方向。但受到技术、成本、安全性和经济性等约束,近期尚不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发挥能源安全保障和替代作用。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始受到重视,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和攻坚阶段。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安全稳定供应面临不确定因素。因此,立足国内煤炭资源,把占我国一次能源比重70%的煤炭资源高效开发、清洁生产、洁净化利用的问题研究好,实实在在的抓住煤炭生产消费这个大头,支持煤炭绿色开采,高效清洁利用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最现实、最可靠的选择。
具体煤炭生产上来说,就是要“保水开采”、“充填开采”和“煤与瓦斯共采”,减少地表水流失和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减缓地表下沉和对土地的破坏,最大幅度地减少瓦斯对安全生产的威胁及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而且要根据一个地区的环境容量来定它的开发量,从开发的理念上要以生态环境为主。树立煤炭科学产能理念,以最小的生态环境扰动,获取最大的资源效益。
记者:那么,您认为煤炭生产方式变革的具体路径有哪些,困难有哪些?
濮洪九:1978年,邓小平提出要进行煤炭的综合机械化开采,也就是综采,使用采煤机、液压支架、运输机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决定从国外引进100套、国内制造500套综采技术装备,改变了煤矿 生产的面貌。现在我国煤炭产量占到全世界的一半,特别是最近十年世界煤炭的增量中,我们国家占到了80%,国际煤炭界公认中国引领了世界煤炭的潮流。
所以煤炭生产方式变革,首先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安全可靠,洁净环保,以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融合的智能化现代化矿井。近几年许多矿区都建设了一批生产千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采用了先进的装备,每个矿井只需1千人左右,而过去老矿区产能达到1千万吨的,是由许多矿井组合成的矿区,职工达到5到10万人。相比之效率大幅度提高,安全状况好,竞争力强,在市场环境变化中,应对能力也强。
第二是 “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战略”。煤炭是初级产品,只有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才能体现增值。以神华集团为例,以煤为主导产品,集矿、电、路、港、油一体化开发,产运销一条龙经营,形成跨行业、跨区域、多元化的特大型综合能源集团公司。
第三,推动煤炭循环经济发展。在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岭土、油母页岩、煤层气、矿井水、煤矸石和煤泥等共伴生资源,利用不好就成为污染源,利用好就是宝贵的资源。鼓励以大型矿区、大型煤矿为依托,建设以煤炭资源开发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煤炭和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实现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大同塔山煤矿循环经济工业园,建成了以煤为主,集发电、煤化工、建材、矿物加工、矿井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为一体的工业园区,形成了“黑色煤炭,绿色开采,循环经济,吃干榨净”的产业发展模式。
“煤炭要更多地用来发电”
记者:电力是用煤大户,您认为电力行业如何做好煤炭利用清洁化?
濮洪九:我国的燃煤电厂耗煤量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50%以上,燃煤电厂排放出的大量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来源。推行燃煤电厂清洁发电和排放治理工程,实现燃煤电厂绿色高效洁净低碳发展,是控制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从我们国家来说,电力搞清洁利用和减少排污,还是做得很好的。我国新建燃煤电厂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大型超(超)临界机组广泛应用,特别是通过煤炭清洁发电与减排技术应用,可以大幅度降低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水平。
所以我觉得,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在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矿区,支持煤电联营,建设大型坑口电厂,积极推广IGCC、水煤浆发电等清洁煤发电技术,完善煤炭生产基地到消费市场的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把输煤、用煤转变为输电、用电,既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又可以将生态环境影响控制在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
记者:除了发电用煤,其他煤炭利用方式如何清洁化?
濮洪九:我们国家造成城市污染的还有50万台左右小锅炉,直接燃烧未经洗选的原煤,热效率低、污染大,而且在城市的周围,极其分散,量大面广,低空排放,点多分散,难以治理.这些怎么来治理?我认为应进行淘汰更新,最近有些单位研制高效粉煤型工业锅炉系列,燃料的燃尽率达到98%,接近天然气锅炉水平,采取除尘系统、高效脱硫和低氮燃烧技术,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国家要求标准,急需加以推广,用新锅炉取代旧锅炉。
要研究制定国家商品煤质量标准,推进煤炭清洁生产,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煤炭产品。限制劣质煤炭的生产和利用,严禁高硫、高灰煤炭直接燃烧,控制低热值褐煤的使用范围。加大原煤洗选比率,降低灰分、硫分。据测算,每洗选1亿吨原煤,可排除1500~2000万吨矸石,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0~150万吨,而所需成本仅为烟气洗涤脱硫的十分之一左右。在电力、建材等重点耗煤行业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重点城市扩大优质煤使用,并逐步推向全国,逐步做到不运原煤、不烧原煤,从源头上有效减轻煤炭作为燃料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做好煤炭全产业链的清洁化”
记者:煤炭利用的全过程,如何做到清洁化?
濮洪九:要建机制,研究建立国家煤炭清洁利用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推动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煤炭清洁生产与高效利用涉及煤炭生产、加工、储运、转化和利用全过程,是一个从资源开发到终端利用的完整产业链,从产业发展方面,涉及煤炭采选业、电力、冶金、建材、化工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产业,产业之间既存在密切的联系,又是相互独立的管理体系。要建立国家煤炭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协调机制,有效进行全产业链清洁管理。在国家层面,要建立相关政府部门、行业机构和科研单位共同参与的协调机构,组织开展相关重大问题的研究和煤质标准、支持政策的制定,编制煤炭清洁利用发展和管理的规则,协调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做到统筹协调,分行业实施,整体推进。
记者:现在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术比较流行,您认为这是一种减少排放的有效方式吗?
濮洪九:美国人老说二氧化碳捕捉的事儿,有一年我专门去了趟美国,想看一下他们的二氧化碳捕捉,结果只是听了一大推,真东西没看到,看到的只是他们在搞基建工程在打钻。那天下大雨,我要去电厂看,美国人就非不让我去,我就跟他讲,我坐一万多里的飞机来就是为了看这个东西,别说下雨,就算下刀子我也要去。我就去了,去了我就问那个电厂的经理有没有碳捕集的设备,经理就跟我说,为了二氧化硫、粉尘的治理,他已经花了很多钱了,至于二氧化碳捕捉,那是政治家的事儿。那个电厂在美国还算是比较先进的,一开始听说有二氧化碳捕捉,结果我一去看,没有。
后来我跟美国最大的煤炭公司皮博迪的老总聊天,我说咱们都是同行,你觉得你们美国煤炭行业以后该怎么办,出路在哪里,他说很简单,就是用好洁净煤技术。
记者:无论是从资源丰富和开采容易度上,美国比我们都具有优势,美国煤炭的成本低、质量好、量又大,但是它的煤电发电量只占全国发电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同时发电用煤又占了全部用煤的90%,可以说,美国那么多很好利用的煤炭,它只用了一点,您怎么看?
濮洪九:美国煤炭开采有一些很严格的标准,煤炭的含硫量超过多少,含矸石量超过多少,埋藏深度超过多少,超过标准的矿都不许开采。开采出来的煤炭中硫分相对比较高的都出口了。同时,美国的油气相对便宜,所以它用煤较少。特别是现在美国页岩气也很便宜,已经威胁到煤炭市场了,现在美国开采出来的煤都想运到中国来。
“提高价格,抑制能源过度使用”
——专访原煤炭工业部副部长濮洪九(下)
“煤电两家没有矛盾,可以共赢”
记者:您怎么看煤电关系?
濮洪九:在能源产业中,煤炭与电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在中国能源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煤炭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矿产资源,经过加工转化向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提供燃料和原料,被称为工业的粮食。所以煤炭与电力是产业上下游的关系,煤炭是中国电力发展的主体能源,电力是煤炭的最大的用户和发展的动力。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是37亿吨,全国火电发电量4.19亿千瓦时,共耗煤20.3亿吨,占煤炭总量的54%,从组织关系上来看,当年的燃化部、能源部时期,煤炭和电力都属于同一个部管理。两个行业的关系确实是密不可分的。
记者:为什么煤价早就放开了,电价到现在还放不开?
濮洪九:这是由于“煤和电”两个行业改革不同步造成的。煤和电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因此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是十分关注的,像煤炭就列入统购统销管理,生产多少国家定,产品由国家分配,价格也由国家定,当时煤炭价格低,售价低于成本,出现亏损,我曾向物价局领导反映,要求提价,得到答复是煤炭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如果煤炭涨价,牵连到馒头都要涨价,这叫牵一发动全身,所以不能涨价。电力也同煤炭情况一样,价格也是国家管控的。
计划经济时期,物价也在波动,煤炭价格有调整,当时煤与电的价格是统一管理的,所以煤炭价格调整时,也相应调整电价,叫顺价政策,所以也没有矛盾。到1993年,煤炭生产成本和售价差别太大,国家补贴煤炭亏损数额很大,才下决心逐步放开煤炭价格,当年是放开电煤和冶金煤。电煤价格放开,进入市场化,而电价未放开,改革未同步,由此就出现了“市场煤和计划电”之争。
1992年电煤价格放开了,价格上涨,1993年矛盾就出来了,我记得当时的东北煤炭公司和东北电力公司两家闹矛盾,为这个事儿打官司打到北京来了,后来国家出面协调,煤价只涨5块钱。所以其实电煤价格直到去年才算真正放开。
其实煤电两家没矛盾,就是体制的问题。电力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它要受铁路的制约,煤炭出厂价其实并不贵,一过铁路这一关,就加了不少价,而且铁路是个垄断行业,煤企不敢得罪它,发电企业也不敢得罪它。第二个是电厂发电之后要受电网的限制,所以我很同情发电行业,它受两个垄断行业的制约,夹在中间,煤炭价格受铁路加价影响,上网电价受电网影响。
记者:那您认为,煤和电如何才能协调发展?
濮洪九:我的意见是分三步走。第一步煤和电定长期合同,不要每年吵一次架,这样电厂用煤有保障,煤炭生产也有保障。第二个是煤电相互参股,电厂投资煤炭,煤炭投资电厂。这方面淮南的做法很成功,淮南煤矿和上电、浙电均股成立了煤电公司,一个煤矿配套建一个电厂,出资各占50%。发电企业管理电厂,煤炭企业管理煤矿,发出来的电直接供给上海和浙江。上海给的优惠是上网电价按照上海市标杆上网电价来定,这样就保证了电厂的上网电价和年利用小时数。
管理各自管理,管理体制、工资待遇上,煤矿和电厂各自一套。这样管理更专业,效率更高。然后独立核算,最后在公司层面进行平衡,这样风险能够互相弥补。有一年冰雪灾害,淮南的电厂就没有受到影响,因为煤从皮带运输机就直接送到了电厂,没受铁路的制约。
第三种方法就是煤电联营,煤矿办电厂,比如神华的国华,电厂办煤矿,比如内蒙古霍林河的露天煤矿。
“务实开发煤化工,不能逢煤就化”
记者:煤炭这么多,直燃污染这么大,除了燃煤锅炉的改造之外,目前行业内比较流行的观点还有支持煤制油气的发展,您怎么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濮洪九:在过去,化工其实就是煤化工,化肥等最早都是通过煤制造的。后来石油崛起以后,它比煤炭更便宜和干净,所以石油化工取代了煤炭化工。现在有些转变了,第一是因为石油资源愈来愈少了,第二是煤化工技术有了新发展,所以有部分又回到煤炭。我们叫做新型煤化工,不是过去的老煤化工。新型煤化工主要就是以煤为原料生产更清洁能源和替代石油化工产品,如煤制油,煤制甲醛、烯烃,煤制天然气等。
对这件事,现在有不同看法,有的专家认为,石油化工比煤炭化工的转化率更高,把煤炭这种能源又变成石油,再搞化工,不是多此一举吗?这个听起来也有道理,就能量的转化来说有道理。但是我们的能源政策依然离不开国情。我们国家就是煤炭多,石油少。从能源储量来说,煤炭占96%,剩下的才是油和气。现在,每年进口2亿多吨石油,产油地区、石油运输经过的海峡充满不安定的因素。从战略和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们必须保障我们的能源安全。我们有充分的、可靠的资源,为什么不用呢?所以我觉得必须掌握这个技术,把煤炭转化成为石油。万一进口石油供应出了问题,我们国内必须要有储备,以解决供应。
目前新型煤化工处于技术攻关发展阶段,我的看法是,第一必须攻关,把技术问题解决,切实掌握工业化生产的技术、装备、能长期正常生产工艺。第二,煤炭资源集中在西北缺水地区,要因地制宜。我不赞成“逢煤必化”“一哄而起”。现在有的地方政府规定,来此地开煤矿,必须就地转化,搞煤化工,弄得煤矿企业很难办。应当根据当地的煤炭资源条件、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等因素来考虑搞什么项目更合适,不能跟风一哄而起,遇到困难又一哄而散。第三是搞好示范项目,如神华的百万吨煤制油直接液化项目,经过4年努力攻关,于2008年12月30日成功投产,取得很好的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所以,煤化工项目要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不能盲目搞。
记者:就像您说的,我国煤制油气产业发展尚不成熟,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濮洪九:现在咱们的一些关键设备不行,比如压力和腐蚀的问题,现在国产的设备耐腐蚀性太差,阀门都过不了关。现在煤制气效果不太好,原因主要是煤矿选址和煤炭选质不太好,企业对煤炭研究的不够深,煤制气应该选择适合于气化的,实际情况则不是,现在是企业手底下有什么煤就用什么煤。另外,在技术问题上,实验室里成功了不等同于工业应用上就成功了。
煤炭资源都在西北,南方没有,西北前些年煤炭行业利润好,造成了17个行业都在搞煤炭的局面,包括电力行业,现在电力行业煤炭年产量已经达到了7亿吨。比如说一家电力企业到内蒙要资源去了,内蒙当地就有可能会说,我可以给你资源,但是你必须配套建一个煤化工项目,我的煤炭必须要就地转化。这不是电力企业主观愿意要搞的,也不是它的强项,你让它建一个电厂它是专业的,你让它建个化工厂它就是业余的了。但是你不建,地方就不给你煤炭资源。所以这种情况造成了一大堆的煤化工项目。
“能源价格可以更高一些”
记者:现在国家治理大气污染,到处拿煤开刀,如果把煤炭的开采、运输到利用的整个环节清洁化,成本肯定会增加,成本增加之后,转化到煤炭的价格上,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吗?煤炭的竞争力还有那么强吗?它会不会比天然气还贵,有这种可能吗?
濮洪九:整套环节的清洁化下来,其实要求煤炭本身要降低成本,否则煤炭就会丧失竞争力。这样就要求我们搞现代化的大矿,集约化生产,年产2000万吨的矿井必须做到只用1000人。
煤价中,税费占到了30%-40%,运输占了20%多。煤炭的资源税改革,倒是可行,但是前期地方上给煤炭企业摊派的税费太多,现在要求清费立税,现在上面的文已经出来了,但是基层的反应并不积极,有些省老想把它原来不合理的费纳入到资源税里去,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到现在费还没有清理出来,资源税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出台之前一定要把不规范的费清理掉。这个涉及到地方的利益,可以说现在弄起来非常难,推不动。
记者:我们现在讲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但是GDP能耗比较高,这里面大部分是煤炭的消费,有没有这种可能,就是我们国家适当地把能耗下降一点,让能源价格水平适当地高一点,这可能会对煤炭的消费总量造成影响,您怎么看?
濮洪九:我倒是觉得能源价格应该提高。因为过去太便宜了,都是敞开用,现在我们国家资源比较紧张,而且浪费很多,这个时候应该是提高能源价格的时机,来抑制对能源的使用。现在能源利用的效率跟实际可利用效率起码差一倍,所以我老早就提出,不用抓别的,就抓节能减排,抓好了,资源使用量就能少一半,雾霾也不会这么严重,就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再一个,现在不能把火电批评的一塌糊涂,火电的作用和贡献,不能否定它,“煤改电”、“电替煤”是有效的可行之策,就算是真的有一天新能源占据主流,还得依靠火电来调峰。
记者:能源价格一旦提高,能源消费肯定会相应减少,煤炭也不例外,煤炭行业会不会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
濮洪九:我希望减少煤炭消费,减轻煤炭行业的压力,煤炭紧缺,连带电紧张,闹电荒又带动煤紧张,压力巨大。煤炭行业为国家提供急需的能源,为人民提供光和热,做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背了安全、环境等巨大压力,负重前进,没办法,国家就是需要,你就得拿出来,千方百计、千军万马到处开发,为解决急需。现在时代发展了,新能源在快速发展,煤炭可以掩护新能源的发展。煤要出少一点,但是煤要出好一点,绿色开发,清洁高效利用好。
记者:现在经常提2020年的能源结构,现在煤炭占比是66%左右,您认为到2020年煤炭大概是一个什么规模?
濮洪九:我觉得,到2020年,煤炭的需求量可能还在40亿吨左右,但是比例可能会降到60%,因为油气要增加,新能源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比例也会提高。
来源: 中国电力新闻网
记者 彭源长 马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