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动态 高层论坛 学术活动 公告栏 出版物 优秀论文奖 里程碑工程奖 会员专区 English  
 
·国际杰出大坝工程师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推荐奖项
·国际里程碑工程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大坝杰出工程师奖
·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五期-新安江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四期-天荒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三期-五强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二期-漫湾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一期-隔河岩
 

·2015学术年会暨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2014学术年会
·水电2013大会
·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
·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
·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北京
·水库大坝环境保护论坛——成都
·第一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
·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
·联合国水电可持续发展
·大坝安全与堤坝隐患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2005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中国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世界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2022年度工作总结·2020年度工作报告
·2019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8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7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6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5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9年度工作报告
·2018年度工作报告·2017年度工作报告
·2016年度工作报告·2015年度工作报告
 
·71届年会-2003  ·72届年会-2004
·73届年会-2005 ·74届年会-2006
·75届年会-2007 ·76届年会-2008
·77届年会-2009 ·78届年会-2010
·79届年会-2011  ·80届年会-2012
·81届年会-2013  ·82届年会-2014
·84届年会-2016  ·85届年会-2017
·86届年会-2018 ·87届年会-2019
 
·第八届(2014.10,韩国首尔)
·第六届(2009.10,韩国首尔)
·第五届(2008.10,日本横滨)
·第四届(2007.10,中国成都)
·第三届(2006.10,韩国大田)
·第二届(2005.10,日本筑波)
·第一届(2004.10,中国西安)
水库大坝流域:重构新的平衡———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晓陶
发布时间: 2013-12-10 来源: 作者: 访问次数:

    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优先发展水电。但随着水资源开发和水电建设力度加大,其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了社会对水电开发的不同认识并频发争议。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晓陶根据多年从事水利水电和防洪减灾领域分析与管理的研究,提出了社会与自然的大生态命题:水资源开发实质上是为了满足人类发展需求,去构建一个自然界本身已经无力提供的新的平衡。

    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程晓陶教授。

    社会发展会打破自然界固有平衡

    “一个社会的有序与相对的稳定,可能会被某些特定环境要素的变化所扰乱,也可能被人类本身的发展或重大行为所打破。”程晓陶首先阐释了人类发展与自然平衡的关系。他指出,一旦这些环境要素的变幅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就会给人类及生态系统带来不利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影响。并且一旦这种变化成了不可逆的过程,人类社会就需要通过自身的调整和必要干预来重构新的平衡,以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为说明这个观点,程晓陶列举历史上的黄河夺淮,大量的泥沙把淮河入海尾闾给封堵了,迫使淮河在中游形成了洪泽湖等一系列湖泊,最后掉头南下,入了长江,这个巨大的变化使淮河平原成了洪涝灾害深重的地方。因此,人们不得不在淮河上游修了很多的水库来拦蓄洪水,沿着干流设置了很多的行蓄洪区来削减洪峰等,又重新构造出一个人与洪水能够共存的环境。

    人类本身的发展也会打破自然界固有的平衡。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总量在短短的一百年里就由16亿增长到60多亿,并随着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在此过程中,“人类社会用水需求量与用水保证率不断提高,粮食需求、能源需求急剧增长,人与水争地的矛盾不断激化,防洪安全保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 升。”程晓陶指出,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演变由来已久。过去两岸绝大多数1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都是通江湖泊,数量超过100多个。19世纪以来人口的数倍增长,现在除了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淡水湖泊之外,其他通江湖泊几乎全部被切断了与长江的天然联系。

    而洞庭湖的面积在19世纪初有6000平方公里,到1995年已减少到2625平方公里。

    未建三峡大坝之前,洞庭湖的面积一直都在萎缩。

    而湖泊萎缩、锐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浅滩、湿地面积和质量大幅下降,污染的生物降解能力下降,长江鱼类资源和大多数湖泊鱼类样性显著降低等,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一个典型的实例就是白鳍豚的消失,“实际上,在建设三峡大坝之前长江就已经找不到白鳍豚了。”程晓陶强调。

    人工改造构建新的平衡

    程晓陶认为,水库大坝的修建,是社会发展所需通过人工改造来构建新的平 衡的必要手段。

    讲解中,程晓陶打开两张图片,其中之一是俄罗斯江河流域的航拍图。他指着这张图片说:“可以看到在它的流域中生活的人很少,河流可以自由流淌泛滥。而在中国却不能置之不理,必须要沿河修筑起堤防,以保护人类生存的农田和村庄。

    比如,在过去60年间我们已经4次加高了黄河大堤,在河流的中上游还修建了许多的水库。这样不仅可以解决防洪安全、能源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而且也是在为构造新的生态系统平衡做出贡献。”而在另一幅图表中清楚地显示,长江中下游分别于1931年、1935年、1954年、1998年发生4次大洪水,其中前3次洪水的淹没区域都很大,但最后一次的淹没范围明显减少了。程晓陶解释,这正是我们的堤防和大坝建设起了作用。

    在开发水能、增强水资源的调配能力以及对洪水的调控能力的同时,程晓陶也承认,水库大坝确实也改变了天然河流的自然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河流生态系统固有的平衡。但他认为,对于大量湖泊湿地消失、生态系统失衡已久的长江中下游,三峡水库的建成运行及长江上游水库群的形成,从积极的角度看,也为生态系统的修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现在经过三峡的调蓄,可以恢复一些通江湖泊,增强对长江洪水的吞吐能力,为化解发电与防洪、航运、水产等需求之间的矛盾创造了条件,这在过去水位很高的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程晓陶指出,通过生态修复模式使系统恢复平衡,系统的承载力也不一样了,比如长江现今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引擎。

    程晓陶最后表示,水库大坝的修建使河流在更大程度上由天然系统演变成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相当于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构建一个有序和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在人类和自然双重力量作用下,需要经过一个过程来重构新的平衡。(王华峰)

来自:中电新闻网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1号中国水科院A座1266室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8781709 010-68785106 传真:010-68712208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4/10 08: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