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何祚庥 最近,在各个报刊杂志上,广泛流传着下列一组数字:2003年,中国消耗的原油占世界的7.4%,消耗的煤占世界的31%,消耗的铁矿石占世界的30%,消耗的钢材占世界的27%,消耗的氧化铝占世界的25%,消耗的水泥占世界的40%,……但中国创造的GDP却不足4%!
这组数字惊动了学术界。有不少研究环保问题的院士、专家反复引用这组数字,也有不少不专门研究,但十分关心环保问题的院士、专家也反复引用这一组数字。当然也少不了极端环保主义者也反复引用这组数字,来宣扬他们的理念。而尤为重要的是,还有不少经济学家,包括著名经济学家,发展战略研究专家,政府官员,甚而高级政府官员,也反复引用这一组数字,作为研讨中国发展战略的依据和出发点。
举一个例子。在我国2004年的4.5亿千瓦电力结构中,火力发电约占了80%,其中尤以煤发电居于主导地位。在未来的15年里,中国的“煤”的“资源和生产效率”或煤的“资源生产率”将能提高多少?请看2005年9月3日的《经济日报》刊登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赵希正同志给出的一组具体数字,“我国生产的煤炭60%都用于发电,我们每度电消耗379克煤,比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高50到60克。我国火力发电厂一年发电量是20000亿度,每度电多消耗50克煤炭,1年就多消耗煤炭1亿吨”。我赞励行节约,更赞成大家协力同心,努力减少这一“1年多消耗的一亿吨煤炭”,亦即努力使煤的“资源生产率”提高14%(亦即50/379)。但是,不仅中国的科学技术专家们做不到煤的资源生产率“必须提高4~5倍”或“必须提高8~10倍”,以重金聘请世界顶尖级的能源专家来中国工作,也绝对做不到这种“必须提高”的4~5倍和8~10倍,因为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超越!
问题出在国家环保局所公布这一组数字“不科学”。
我曾向某些搞环保工作的院士提出这一质疑。他们回答说,这组数字是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的资源消耗占世界消耗的百分比,即使不十分精确,也不会相差太多;至于中国的GDP仅占世界GDP的4%,也是世界银行在全世界范围进行统计的结果。
但是,我在这里仍然要批评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这组数据“不科学”。其“不科学”之处,就在于把“中国消耗的资源占世界资源的消耗百分比”和“用汇率方法所测算的中国的GDP占世界GDP的百分比”机械地联系在一起。
如果用这里估算的“有效GDP”,“占世界GDP的14.5%”的数据,来讨论煤的“资源生产率”的问题,那么中国还有多少节煤的潜力问题,就变得可以理解的了。一是中国消耗的煤占了世界的31%,但中国的“有效GDP”却是世界GDP的14.5%。二是中国的第二产业约占中国GDP的51~52%;而发达国家中的第二产业约占发达国家GDP的20%。或者说,这两者的资源生产率,相差并不太大!所以,在煤的问题上,中国在15年内所能做到节约指标仍是:将煤发电的资源利用率,再提高14%。
生产力的发展是为了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在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上,有一点象行军打仗。要正确估计敌情、友情和我情,才能作出正确决策。如果军事情报部门所提供的“敌情”,竟然比实际情况,大出4~5倍或8~10倍,这肯定要导致错误决策!同样,在资源环境的问题上,资源或环保的“情报”部门,同样也不能提供不实的情报!
当然,在科学技术问题上,何某人不是技术保守主义者。何某人十分赞成在我国要大力推广超临界,甚而是超超临界的煤发电技术,进一步提高煤的资源生产率。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大力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风电,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从而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因而也“等效地”降低了每度电所消耗的煤。但是,当前最为现实的技术途径是大力发展水电。我赞成在15~20年内,国家投入20000亿人民币的资金,把剩余的经济可开发的3亿千瓦的水能资源,全部开发出来。在将来,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我赞成还应进一步将剩余的技术可开发的约1亿千瓦的水电资源也开发出来。
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水电开发中,将不可避免的要破坏一些生态环境,但这只是一次性的破坏,而且由发展水电所带来的效益中,还能抽出部分资金保护生态环境。
为彻底解决中国能源问题,中国还需要大力发展风电,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严重困难,是有风有电,有太阳才有电,这会对电网造成冲击。所以,我还呼吁水电部门还要大力发展抽水储能电站,把中国能建立抽水储能电站的水能资源都开发出来。抽水储能电站,是调解电力需求,调节峰谷比的重要措施,本身就需有巨大经济效益,而更为重要的是,抽水储能电站将为彻底解决中国能源问题,——亦即“人类将迎接可再生能源时代”,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