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动态 高层论坛 学术活动 公告栏 出版物 优秀论文奖 里程碑工程奖 会员专区 English  
 
·国际杰出大坝工程师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推荐奖项
·国际里程碑工程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大坝杰出工程师奖
·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五期-新安江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四期-天荒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三期-五强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二期-漫湾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一期-隔河岩
 

·2015学术年会暨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2014学术年会
·水电2013大会
·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
·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
·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北京
·水库大坝环境保护论坛——成都
·第一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
·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
·联合国水电可持续发展
·大坝安全与堤坝隐患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2005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中国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世界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2021年度工作总结·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收费项目公示
·2022年度工作总结·2020年度工作报告
·2019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8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7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6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5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9年度工作报告
·2018年度工作报告·2017年度工作报告
 
·71届年会-2003  ·72届年会-2004
·73届年会-2005 ·74届年会-2006
·75届年会-2007 ·76届年会-2008
·77届年会-2009 ·78届年会-2010
·79届年会-2011  ·80届年会-2012
·81届年会-2013  ·82届年会-2014
·84届年会-2016  ·85届年会-2017
·86届年会-2018 ·87届年会-2019
 
·第八届(2014.10,韩国首尔)
·第六届(2009.10,韩国首尔)
·第五届(2008.10,日本横滨)
·第四届(2007.10,中国成都)
·第三届(2006.10,韩国大田)
·第二届(2005.10,日本筑波)
·第一届(2004.10,中国西安)
陆佑楣:从哲学的高度不断认识水电工程
发布时间: 2005-09-12 来源: 作者: 访问次数:

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畅谈对水电工程的认识问题

陆佑楣

    2005年4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率领的17位院士考察团,实地考察了三峡工程建设、枢纽运行管理、库区移民安置和中华鲟保护工作,并与中国三峡总公司领导进行了座谈。院士们普遍认为,三峡工程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库区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上是好的。对于局部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要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形成有效的预防、预警机制,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防止库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努力把三峡库区建设成为山青水秀的新库区。

    据悉,中国工程院正在主持研究工程哲学课题,其中一个案例是三峡工程的哲学思考。在工程院院士考察团与中国三峡总公司的座谈会上,陆佑楣院士针对水电工程实际,畅谈了自己对水电工程哲学思考的一些观点。

    三峡工程实质上是一个认识自然和实践工程的过程

    陆佑楣认为,中国工程院组织这次考察活动非常好,院士们来三峡考察,是一次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交流,对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长江三峡工程,从孙中山先生提出设想开始,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自然的过程,经过了长达70余年的时段,中国人逐步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对长江的认识,对长江流域的认识之后,才做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决策。这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就是三峡工程全部建成了,还要继续不断地认识,运行过程中也要继续认识。尽管三峡工程现在已完成了百分之八十几的建设任务,但要牢记“行百里者半九十”,对三峡工程这个项目来讲,远没有完结,有一个长期的认识和实践过程。要不断地认识自然,在实践中认识,用认识来决定我们的对策,决定我们的行为。

    陆佑楣说:“三峡工程的建设,三峡总公司一开始就实行国内国外全方位的开放,而且瞄准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经过我们的筛选,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我们就坚决地采用,果断地决策,三峡工程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对三峡工程建设的管理模式的认识,我曾经在工程院作过一次演讲,我是不同意所有的工程运用同一个固定的模式,每一个工程都有各自的条件和特点,总的理念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只有这样,工程建设才不会走弯路。到目前为止,应该说三峡工程还没有出现重大的偏差,当然一直要做到以后运行过程也不出现偏差。比如明年水库水位要蓄到高程156米,有没有可能在2009年,或者2008年再提高到175米水位?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后再决策。如果决策错误,那么损失的不仅是三峡总公司,而是整个国家的损失问题。现在有多种意见,有的认为要早蓄上去,有的认为不能蓄上去,还有的不同意往上蓄水,必须作出科学的理性的决策,而绝不能依靠情感来决策。”

    建设三峡工程就是要改善失衡的生态环境

    谈到三峡工程的环境保护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考察团的院士们针对环保的极端主义者提出了看法。陆佑楣认为:“当前有一批反对建一切水坝工程的人,他们不是环保专家,根本不懂科学,不懂水利工程,也不懂生态与环境,更不懂环境保护科学,却洋洋得意地自称为‘铁杆的反坝派’,不少报刊还刊登了他们的观点。这些人的呼声这么大,这就不正常。我非常同意钱易院士说的,我们搞发展,搞工程建设,应该跟环境保护逐步地融合起来。我们回过头来看三峡工程,为什么要建三峡工程,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要改善已经失衡的生态环境。因为长江要发大水,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是有智慧的,总要想点办法。那么,三峡工程从提出设想到论证的70余年中,我们逐步想清楚了,就是要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生态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衡,从相对平衡到不平衡,这是自然界变迁、生物进化、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这是个哲学思想问题,对环保的认识哲学到最终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是唯物的,一派是唯心的。我们当然坚定不移地站在唯物派这一边。”

    建设三峡工程就是贯彻可持续发展观

    陆佑楣院士说:“因为有了人的存在,这个世界就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并存。怎么认识世界,这是个世界观的问题。当前,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是完全正确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是挪威的女首相布伦特兰提出并得到世界公认。比如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用一点少一点,不是可再生的能源。现在人类不能再消耗了,要保证后代人继续使用,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应该节制煤炭石油的消耗速度。我们相信后代人有能力开发出新的能源,煤炭用完了,石油用完了,依靠人类的智慧,一定会有新的能源出现。有的科学家说,50年之内,必然会出现新的能源,可以商品化的能源,这可能说得太乐观了,也许要等上100年,也许200年。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我觉得首先第一条还是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其次是应该注意后代人的这个‘能力’不构成危害。

    那么中国的情况,好像电力开发项目搞得太多了,其实中国13亿人口1人1个千瓦,那就是13亿千瓦。实际上现在我们有多少?到目前为止只有4亿4千万千瓦,那么要达到1人1个千瓦,是什么水平,是日本的水平,意大利的水平,美国是人均3个千瓦,中国还差得很远。但是要坚决阻止那种无序的发展,无序的开发。所以从水电的角度来看,我跟三峡总公司的人交换过意见,要换换位来思考问题,为什么要搞这个工程,对整个生态和环境有利的,我们就干,不利的就不干。怎么来衡量呢?用取得同样能源所需要付出的生态和环境的代价来对比一下,我相信水电付出的代价相对是低的。比如修建水坝会对鱼类的繁衍产生不利影响。鱼的问题说实在的,至今还没有弄明白,对这类问题怎么办?应该加强研究。要弄清每条河流每个河段鱼类的生活状态,采取双赢的有效措施。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贯彻中央的政策,多开发一些水电,少用一些煤炭。”

    应该确立水电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的重要地位

    陆佑楣院士说:“煤炭的污染问题非常严重。昨天看到有资料说,四川拉下来的煤含硫量极高,由于缺电严重,还是要用来发电,燃烧就会有大量的CO2和SO2产生,产生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就是酸雨问题。我看到报纸上说,中国的酸雨涉及的面积达1/3,有的报纸上说占到47%,现在我国的电力生产不可能脱离煤炭。我国目前的4亿4千万千瓦总装机,其中水电只占1亿千瓦,这个1亿千瓦的电量还不是1/4,还差得多了,电量只占15%左右,出力是占到20%~25%。2004年我国产煤19亿吨,为发电烧了一半的煤。从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应该尽可能少烧一点煤,现在,可再生的商品化的电力只有依靠水电。现在媒体上一讲新能源,似乎风能就可以解决整个中国的电能需求,实际上不可能,完全脱离实际。但不是说反对发展风能,而是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也要发展,但是离商品化还有很长的时间,需要国家政策积极扶持和推动。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肯定了水能是可再生能源。但是,大于5万千瓦的水力发电适用不适用这个法律由国务院定。《科技日报》有一期能源专刊上,登了一个可再生能源的定义资料,资料上说可再生能源第一是风能,第二是小水电,第三是太阳能、生物能等等。针对它提出的小水电是可再生能源,我们写了一封信给《科技日报》,认为它的定义错了。水电还分小水电和大水电?小水电是再生能源,大水电就不是再生能源了吗?这完全是荒唐的,观念上有很多伪科学、反科学的东西,因此我们的态度、立场要鲜明。”

    要科学理性地认识反坝思潮

    陆佑楣院士说:“我们搞水电的人,说实在,搞了这么多水电,修了这么多大坝,只有从三峡工程开始,才真正重视生态环境。不少工程对自然界客观的状态还没有认识透,就开始建设,我说这是一种浮躁情绪,应该坚决制止。我也坚决反对风暴式的搞“环保运动”,叫停的30个项目不是环保问题,而是政府决策程序的问题。所以对待水电与环境保护的问题要更理性一点,更科学一点。

    谈到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的反坝思潮,陆佑楣院士说:现在误导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有人说,美国正在拆坝,现在到了拆坝时期了,哪有拆坝时期呢?什么叫拆坝时期?我也考察了美国的所谓返坝情况,对那些反坝的组织,大部分美国人都不太了解,说这些大概都是民间组织,没有成气候。所谓的拆坝,潘家铮院士有一篇文章中介绍,要说美国在拆坝,拆了多少?拆了500多座坝,那中国拆的坝比他还多,美国拆的都是什么坝呢?是5米到8米高的小坝,这叫什么坝嘛!一些农场和庄园,为了自己的用电方便,建一些小型水电站,得到一些能源,或者为了自己的灌溉,修的一些堤坝,到了一定历史时期,它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当然要拆掉了。如果说拆坝,那中国拆的坝更多。美国有7万多座坝,美国垦务局局长告诉我,美国从建国以来几乎每天建一座坝,中国有多少,中国有8万多座坝。你说到了拆坝时期,把这些坝都拆掉了吗?可能吗?完全脱离实际嘛。你要把密云水库拆了,那北京人喝什么水?我说北京要回到清朝时代,人口要减下来,怎么可能呢?这是不现实的事情。但是有些媒体一蛊惑,公众就感觉到对啊,这是舆论的误导啊!我觉得是到了一定时候了,应该要抵制这种风气。”

    移民是脱贫致富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手段

    陆佑楣说:“黄河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水,水少、人多、泥沙多。反坝的人老是谈三门峡,确实,三门峡是一个失误的例子,但是不能用三门峡来概括所有的水坝。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吸取教训。工程管理、环保、生态这些问题,大家提了很多好意见。对移民的问题,我也有一种看法。从积极意义上看,移民是一种进步的表现,绝对不是包袱。现在中国修的绝大部分的水库,淹没的大都是比较贫困落后的地区。为什么人大表决之前,三峡工程论证的过程中,征求三峡库区移民的意见,90%以上的人都是要求搬迁的,他们是赞成上三峡工程的,因为库区没有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也很少。人口是自然地增长起来的,但因资源贫乏,没有办法发展,通过三峡工程移民给他重建家园,改善他的生活质量,他们很赞成。通过移民搬迁,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脱贫致富,把住在山沟里的人搬出来,往外迁。朱镕基总理外迁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实践证明外迁移民的效果很好。上海市的大部分人口还不都是移民来的,美国的纽约大部分人口也都是移民,纽约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以移民为主的城市,深圳也是移民城市。我到云南怒江去考察了一趟,那里多贫困啊。有一些人拼命鼓吹要保护所谓的(其实完全错误的)原始状态,但当地有些老百姓房间里连暖和的被子都没有,天冷了就离不开一堆火,蹲在火旁边睡觉。(沈国舫院士插话说:最支持怒江上水电项目的是怒江当地的居民和当地的政府,最反对的是和怒江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所谓环保人士。)但是有些所谓环保主义者说:‘我们提了意见,决策者就手软了,把怒江开发项目搁下来了,我们胜利了。你看我们NGO现在有地位了,在决策过程中有分量了。’这都是误导,好像怒江开发已经搁置下来了。其实,怒江水坝本来也没有开工,一直在做前期工作,前期工作并没有停下来,勘探工程在继续进行。但一些媒体报道好像因为NGO提了意见,现在一切工作都停顿下来了,哪里停了呢?并没有停,钻机还在钻呢,但是并没有开工。现在又开始炒作虎跳峡了。虎跳峡工程我没有仔细考察过,我也不发表看法了。所以,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非常重要。”

院士考察团考察三峡工程


    (本文根据陆佑楣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考察团考察三峡工程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本栏目图片提供:黄正平 孙荣刚 刘 鑫 高 峰 王连生 (编辑 彭宗卫)

    注:文章摘自《中国三峡建设》2005年2.3合期。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1号中国水科院A座1266室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8781709 010-68785106 传真:010-68712208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12/04 10: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