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动态 高层论坛 学术活动 公告栏 出版物 优秀论文奖 里程碑工程奖 会员专区 English  
 
·国际杰出大坝工程师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推荐奖项
·国际里程碑工程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大坝杰出工程师奖
·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五期-新安江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四期-天荒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三期-五强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二期-漫湾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一期-隔河岩
 

·2015学术年会暨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2014学术年会
·水电2013大会
·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
·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
·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北京
·水库大坝环境保护论坛——成都
·第一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
·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
·联合国水电可持续发展
·大坝安全与堤坝隐患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2005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中国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世界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2022年度工作总结·2020年度工作报告
·2019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8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7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6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5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9年度工作报告
·2018年度工作报告·2017年度工作报告
·2016年度工作报告·2015年度工作报告
 
·71届年会-2003  ·72届年会-2004
·73届年会-2005 ·74届年会-2006
·75届年会-2007 ·76届年会-2008
·77届年会-2009 ·78届年会-2010
·79届年会-2011  ·80届年会-2012
·81届年会-2013  ·82届年会-2014
·84届年会-2016  ·85届年会-2017
·86届年会-2018 ·87届年会-2019
 
·第八届(2014.10,韩国首尔)
·第六届(2009.10,韩国首尔)
·第五届(2008.10,日本横滨)
·第四届(2007.10,中国成都)
·第三届(2006.10,韩国大田)
·第二届(2005.10,日本筑波)
·第一届(2004.10,中国西安)
三峡工程与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 2005-07-05 来源: 作者: 访问次数: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林初学在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作报告

林初学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2004年10月


摘要: 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随着三峡二期工程蓄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的顺利实现,工程的综合效益已经得到初步发挥和显现,必将有力地促进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长江 可持续发展

1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1.1 三峡工程概况

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主要由拦河大坝、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三峡电站为坝后式电站,设有左、右岸两组厂房,共安装26台单机额定容量为70万千瓦的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加上右岸地下电站预留的6台机组,三峡工程最终的总装机容量可达到2240万千瓦。通航建筑物包括双线五级船闸和垂直升船机,双线五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垂直升船机可通过3000吨级客货轮。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

国家批准的三峡工程初步设计静态总概算(1993年5月末价格)为900.9亿元人民币。其中枢纽工程投资500.9亿元,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费用400亿元。考虑到物价上涨、施工期贷款利息等因素,工程动态总投资估算约为2039亿元。

三峡工程分三期施工,总工期17年。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首批机组发电和双线五级船闸通航为标志;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以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完建为标志。

1.2 三峡工程建设进展

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开工。11年来,三峡建设者克服了大江截流和导流明渠截流、二期厂坝连续高强度混凝土施工、船闸高边坡开挖和支护、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进展。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一期工程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和二期工程建设的开始。2003年是三峡工程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三峡工程全面实现了二期工程蓄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6月10日水库蓄水至高程135米,6月16日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成功,从7月份开始左岸电站首批机组陆续投产。
当前三峡工程顺利转入了三期工程建设,工程按照预定的计划全面展开,在今后的6年内要完成右岸大坝和厂房混凝土浇筑、右岸12台套水轮发电机组和升船机的制造安装等任务。预计2007年底土建工程基本完成,2007年和2008年各投产6台机组,2009年升船机投入使用,工程竣工。

2 三峡工程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不但可以为经济发达、能源短缺的华东、华南、华中地区提供大量的清洁电力,而且可以改善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带动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促进长江流域以至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随着三峡二期工程蓄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的顺利实现,三峡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日渐显现。

2.1 防洪效益

防洪是中国政府决策修建三峡工程最主要的目的,具有不可替代性。三峡工程蓄水至高程175米后,有效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目前三峡工程处于围堰发电期,根据国家批准的初步设计,三峡水库没有设置防洪库容,不承担防洪任务;但遇到长江上游发生大洪水,在确保围堰安全运行的同时,可以适度发挥滞洪错峰作用。三峡工程在汛期来临之前已将水位降至高程135.7米以下,从高程135.7米至围堰最高挡水位139.8米有20亿立方米库容;如遇紧急情况还可将水位预泄至高程133米,增加10多亿立方米库容。这30多亿立方米的库容,超过了荆江分洪区蓄洪量的一半,可以用来拦洪错峰,从而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

2.2 发电效益

三峡电站共装有26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无论从装机规模还是多年平均发电量比较,三峡水电站均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据初步估计,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的装机容量约占中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的1/6,多年平均发电量约占中国水电发电总量的1/4。

三峡工程自2003年7月份首批机组投产以来,已经有10台机组并网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三峡电厂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水电厂,最高日发电量为 亿千瓦时,大约相当于中国日用电量的1/30,发电效益显著。截止今年8月底,三峡电厂已累计发电 亿千瓦时,预计今年可以超额完成年度发电计划。当前,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消费需求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今年夏季电力最大缺口达到了2500万千瓦,三峡机组的及时投产为缓解全国电力供需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随着三峡输电线路的投运,初步形成了以三峡为中心、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联网格局,可以实现水火互补、跨区域电力交换,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3 航运效益

长江是中国内河运输的大动脉,年运量约占内河总运量的80%,是联系东西部经济发展的纽带;但宜昌至重庆的660公里河道,在天然状况下急流险滩密布,制约了长江航运的发展。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以后,水库回水可以到达重庆,使大坝上游600多公里河段的通航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使运输效率提高,运输成本下降,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此外,蓄水还将改善长江中游枯水季节的航道条件,通过增加水库下泄流量,可增加枝城至城陵矶河段的通航水深。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初期蓄水至高程135米水位以后,回水区内的川江航道等级由3级提升为1级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1号中国水科院A座1266室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8781709 010-68785106 传真:010-68712208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4/10 08: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