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动态 高层论坛 学术活动 公告栏 出版物 优秀论文奖 里程碑工程奖 会员专区 English  
 
·国际杰出大坝工程师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推荐奖项
·国际里程碑工程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大坝杰出工程师奖
·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五期-新安江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四期-天荒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三期-五强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二期-漫湾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一期-隔河岩
 

·2015学术年会暨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2014学术年会
·水电2013大会
·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
·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
·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北京
·水库大坝环境保护论坛——成都
·第一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
·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
·联合国水电可持续发展
·大坝安全与堤坝隐患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2005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中国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世界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2022年度工作总结·2020年度工作报告
·2019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8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7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6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5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9年度工作报告
·2018年度工作报告·2017年度工作报告
·2016年度工作报告·2015年度工作报告
 
·71届年会-2003  ·72届年会-2004
·73届年会-2005 ·74届年会-2006
·75届年会-2007 ·76届年会-2008
·77届年会-2009 ·78届年会-2010
·79届年会-2011  ·80届年会-2012
·81届年会-2013  ·82届年会-2014
·84届年会-2016  ·85届年会-2017
·86届年会-2018 ·87届年会-2019
 
·第八届(2014.10,韩国首尔)
·第六届(2009.10,韩国首尔)
·第五届(2008.10,日本横滨)
·第四届(2007.10,中国成都)
·第三届(2006.10,韩国大田)
·第二届(2005.10,日本筑波)
·第一届(2004.10,中国西安)
生态环境友好的水电工程建设体系的关键科技问题
发布时间: 2004-11-10 来源: 作者: 访问次数:
高季章 陈凯麒 朱耀泉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1 前言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

我国面临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国民经济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青藏铁路等大型工程建设是国家实现小康社会的重大基础工程。随着经济建设的增长,这些基础工程的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水利水电建设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具有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功能的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大支撑作用,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工程的制约因素。

中国的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特别在电力中,煤电占70%以上,由此带来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不仅使大气污染严重,而且受到国际公约的制约。水能资源是清洁可再生资源。我国的水能资源总量居世界首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水电装机已列世界首位,水力发电量居世界第四。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电的开发程度还很低,也与我国水能资源在能源资源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称,水电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中国水能资源非常丰富,最新的勘察资料表明,理论蕴藏量6.89亿kW(1980年普查成果为6.8亿kW,下同),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4.93亿kW(3.78亿kW),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95亿kW。为了满足新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应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西电东送”,并突出结构调整,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这都需要进一步加快水电的发展,优先开发可再生的水能资源。

但用常规的观点和技术开发水能资源遇到了新的约束,这就是生态环境问题。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移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移民安置区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水库泥沙淤积对河流的影响;库区淤积对土壤盐碱化的影响;滑坡与水库诱发地震;边坡开挖对植被和景观的影响;泄洪冲刷及雾化对岸坡的影响;开挖弃渣和混凝土废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大坝的淹没、阻隔、径流调节对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对珍稀鱼类的影响。协调水利水电建设与河流(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将成为未来水利水电建设所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行的建设方针是在考虑安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考虑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实现“十六大”提出的战略目标,需要把生态环境问题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建立生态环境友好的水电工程建设体系,从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各个的环节,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2 国际动态与趋势

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欧美发达国家开发水电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水能资源的开发已达70%左右。现在发达国家基本上不再对未开发的20-30%的水能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但中国情况不同,目前已开发和正开发的水能资源只占经济可开发量的30%,即使考虑开发到欧美发达国家上世纪50—60年代的水平,还有1.5-2.0亿kW的水能资源需要开发。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由于修建水电工程而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已成为水电工程建设者们遇到的新课题。一般认为,水电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包括,在水库蓄水后,随着排入水库的工业废水的增多,库区水流缓慢,水体稀释扩散能力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将逐渐增加,造成水库水质下降;修水坝还会对水生生物特别是洄游性鱼类产生直接的影响,并还将导致一些鱼类产卵场的消失;一些水库蓄水后,水温结构发生变化,可能对下游农作物产生冷侵害。此外,水库蓄水后因河流情势变化会对坝下与河口水体生态环境产生潜在影响,同时会引起水库周边地下水位抬高,导致土地盐碱化等。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对大坝所导致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一些学者认为的清洁、高效、可靠和可再生的水电能源,其开发价值正因其潜在的对生态平衡长期和广泛的不利影响而被削弱。
大坝建设的淹没、阻隔、径流过程的变化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破碎化,对水生生态系统形成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1)原有物种所适应的原有天然径流和水文条件的栖息地丧失;(2)河流作为生物和营养元素交流廊道的功能不复存在;(3)沿岸带连接高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过滤”作用降低。工程规模的大小、位置不同,影响的空间也不同,一些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可能对全流域生态系统形成影响,导致下游河岸的侵蚀和海侵、河口地区营养物质的来源减少等问题。

近年来的研究强调将生态环境影响纳入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全过程,以减缓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美国能源部开发了为保护鱼类的生态型水轮机,设置生物通道等等措施。

3 中国的研究水平与技术现状

我国对大型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在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围绕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多限于宏观定性方面的论述,而在微观定量方面开展的工作相对较少;对水利水电工程对当前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较多,而对生态环境效应分析的预测工作相对较少。例如:目前我国对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局限于单因子评价(生态毒理、污染物因素等),较少考虑开发工程实施后流域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退化,以及相应的恢复措施等。而战略和规划环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受损生态系统修复的研究也处于定性研究阶段。面临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经济的高速增长,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从政策阶段、规划阶段、工程阶段的全过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目前的共识;此外,大坝建设对鱼类生存繁殖的影响方面还缺少系统的研究与考虑,作为工程措施考虑就更加不足,多数河流建坝未考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1号中国水科院A座1266室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8781709 010-68785106 传真:010-68712208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4/10 08: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