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2-13日,在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为总结高坝大库抗震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高坝大库抗震面临的新问题,由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主办的“高坝大库抗震安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中国、巴西、瑞士、韩国、日本、菲律宾和伊拉克等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共计260余人。

开幕式主席台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长矫勇,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郑守仁、孔宪京,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晏志勇,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主席、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贾金生,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袁柏松、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涂扬举、国际大坝委员会地震与大坝专委会主席Martin Wieland出席大会。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国际大坝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周建平主持。

会场照片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孙志禹、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清廷、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河、黄河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祁志峰、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刘志明、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昇、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生水、四川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梁军等知名专家出席会议。

与会代表合影
会议还得到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抗震防灾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等承办单位的大力支持。

矫勇理事长致辞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长矫勇在致辞时说,十年之前,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重大的灾难,我们的高坝大库在那场地震当中也同样遭受了破坏。在党中央的全面领导下,我们取得了汶川地震抗震工作的全面胜利,取得了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我们在取得胜利之后,在地震十周年纪念之日,要痛定思痛,认真回顾和反思那场地震带给高坝大库和我们的灾害。由此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一是强震对高坝大库的灾害非常重大。汶川地震仅四川一个省就有1997座水库遭到毁坏,其中67座面临溃决,310座面临高危险。高坝大库遭受结构性破坏。
二是地震灾害是一个综合的复杂事件,我们面临的是气象、水文等一系列不确定性。水库大坝的抗震救灾工作,既要考虑结构性问题,也要考虑复杂事件的综合性问题。
三是在高坝大库抗震设计上应深入研究,充分考虑抗震因素的不确定性。以紫坪铺大坝为例,所在地区是8度的地震区,以9度设防,但5.12汶川地震面对的地震烈度是11度,距离震中只有17公里。这说明在大坝设计时很难预见许多突发的因素,这些预见不到的事件一旦发生会产生不可预见的后果。
四是要以更谨慎、更深入、更持之以恒的态度对高坝大库进行研究。西南大坝水库的高坝、高边坡、高烈度像人的“三高”一样存在高风险,我们要让高坝大库更加坚固,让地震灾害发生时不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次生灾害。

袁柏松秘书长致辞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袁柏松先生在致辞当中表示,高坝大库对保障我国的水安全、人员安全、生态和气候方面和高坝大库抗震安全、自身安全都有极大的重要性,提高水利水电建设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汶川地震当中高坝大库经受住了考验,4座百米以上的大坝都完好无损,充分地显示了中国水利水电抗震基础设施水平的高超,以及建筑质量的稳妥和可靠。经过多年开发实践,中国的水电已经形成了规划、设计、施工、制造、运行、管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水利水电已成为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而科学可靠的防灾技术是推动水电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涂扬举总经理致辞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涂扬举先生在致辞中说到,世界水电看中国,中国水电主战场在四川。水库大坝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保障国家防洪安全、能源安全等的重要功能,是实现“绿水青山”美丽中国梦的重要依托。大渡河公司牢固树立“生态优先、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高标准开工、高水平建设、高质量投产、高效率收尾”目标,与建设各方一道,密切合作、创新引领,攻克了复杂地质条件、深厚覆盖层及高烈度地震带筑坝等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瀑布沟、深溪沟、大岗山、猴子岩、枕头坝一级等水电站高质量投产。研发了高精度自动监测技术,建立了包括抗震安全在内的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大幅度提升地震灾害易发、多发条件下的流域安全智能感知、预警与管控能力,成功预警并治理重大、特大地震灾害10余处。

Martin Wieland主席致辞
瑞士专家、国际大坝委员会地震与大坝专委会主席Martin Wieland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国际大坝委员会设立地震与大坝专业委员会六十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自专委会设立以来,各国专家一直密切关注国际上地震造成的大坝事故,并总结各方经验。2009年,曾经与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合作举办过地震与大坝安全专题国际研讨会。他认为,如今多数专家在研究地震对大坝的影响时,都十分关注地震地表运动对大坝造成的破坏,而低估了地震带来的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对大坝的破坏。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

陈厚群作报告

张楚汉院士作报告
会议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中国工程院院士孔宪京与国际大坝委员会地震与大坝专委会主席Martin Wieland分别作了题为“汶川地震中沙牌拱坝的震情验证”、“高坝水库蓄水河谷-库坝变形机理研究”、“高土石坝抗震研究最新进展”和“水库诱发地震的抗震设计标准及大坝工程设计Effect of reservoir-triggered seismicity on seismic design criteria and design of large dam projects”的大会主旨报告。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坝大库抗震安全”,共收集论文64篇,邀请18位专家做了为期两天的大会报告。报告围绕高坝大库场地地震动输入,高坝大库抗震设计标准,高坝大库抗震分析理论与方法,高坝大库抗震试验研究方法和技术,高坝坝体与地基材料动态特性、高坝大库现场测试与动力性态检测、健康诊断与鉴定,强震震后大坝震损调查、震害分析、灾害评估以及次生灾害影响,震后大坝安全度评价与修复加固技术,水库地震的预测、监测及其影响研究,边坡与地下结构动力分析理论、方法、抗震设计及地质灾害防治等十个议题展开研讨。

第一天大会报告名单
题 目 |
单位 |
报告者 |
汶川地震中沙牌拱坝的震情验证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厚群 |
高坝水库蓄水河谷-库坝变形机理研究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张楚汉 |
高土石坝抗震研究最新进展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孔宪京 |
Effect of reservoir-triggered seismicity on seismic design
criteria and design of large dam projects |
ICOLD 地震与大坝专委会主席 |
Martin Wieland |
流域控制性体积的风险决策机制研究 |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 |
周建平 |
特高混凝土拱坝抗震研究与设计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王仁坤 |
高土石坝安全评价与灾害预测理论研究及应用 |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
陈生水 |
Dynamic analysis study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the design
of the concrete face slab |
瑞士 Lombardi Eng 公司 |
Rafael Basso |
红石岩堰塞湖整治工程关键技术及进展 |
云南水投牛栏江堰塞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 |
陈文晋 |
为增强技术交流效果,5月14日,会议安排了会后工程技术调研。78名中外代表调研了紫坪铺、沙牌、都江堰工程和唐家山堰塞湖。


会后技术调研
此次会议也是“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研讨会”的专题会场之一,会议的召开将对促进国内外坝工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大坝安全、绿色、智能化发展,以及有效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周虹 陈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