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工程院、中国大坝工程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流域水资源安全与工程防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荷兰、埃塞俄比亚等9个国家的217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出席会议的院士及国内外专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大坝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陆佑楣,水利部原副部长、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长矫勇,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王梦恕、郑守仁、周丰峻、王浩、王超、缪昌文、胡春宏,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皮特•古德温(Peter Goodwin)先生,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唐海英主任等。
大会开幕式由胡春宏院士主持,矫勇理事长致开幕辞。

矫勇理事长作重要讲话
矫勇理事长作重要讲话
我国流域水资源安全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双向挑战。一方面人口增长、粮食安全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要求流域水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另一方面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又对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产生巨大压力。前者涉及经济安全,后者涉及生态安全。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河流断流、湖泊和湿地萎缩、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发展中产生的水生态损伤已经难以靠单纯的工程防灾来解决,必须按照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均衡的原则,通过社会系统治理来解决。
流域水资源安全应充分考虑工程防灾中的工程安全风险。我国是世界上水库最多的国家,水电发电装机最多的国家,跨流域调水工程最多的国家,已建在建200米以上的超高坝20座,占世界超高坝的四分之一以上,流域水资源安全对工程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流域水资源安全越来越依靠工程的今天,我们不能仅仅享受工程防灾带来的福祉,还应对工程自身安全风险有足够的认识。不仅要防止规划设计导致的灾难,还要防止建设质量缺陷、运行管理缺陷和调度不合理等产生的工程安全风险,以工程完美的可靠度和高效的保证率,确保流域水资源安全,确保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矫勇强调,流域水资源安全既然取决于江河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工程体系等诸多重要因素,就应该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考虑流域水资源安全问题。把水资源服务的领域、水资源自身特性、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的主体三个方面促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坚持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建立起流域水资源安全的有效保障机制,落实好中国政府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流域治理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流域水资源安全的前提和保障。
大会邀请了12名国内外专家作了特邀报告,共同探讨国内外流域水循环调控与灾害防治、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以及水利水电工程安全与防灾等相关议题,共同分享流域水资源安全和工程防灾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王浩院士作大会特邀报告
特邀报告分别为:
1、梯级水库群预报调度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 |
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 |
2、景洪水力式新型升船机创新研究与工程实践 |
马洪琪,中国工程院院士 |
3、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问题探讨 |
郑守仁,中国工程院院士 |
4、水库系统管理- 超越最小生态基流 |
Peter Goodwin,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 |
5、淡水资源管理与环境 |
Piet F.M. Verdonschot,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 |
6、高混凝土坝结构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
贾金生,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
7、高土石坝地震安全评价与抗震措施研究进展 |
孔宪京,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
8、构建额尔齐斯河漓漫灌溉系统的科学实践 |
邓铭江,新疆额尔齐斯河建管局局长 |
9、高坝工程空蚀破坏的防治 |
许唯临,四川大学副校长 |
10、HydroBIM 技术在红石岩堰塞湖应急处置及永久整治工程中的集成应用 |
张宗亮,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 |
11、基于脆性风险熵方法的梯级库群风险分析 |
田英,河海大学博士 |
12、水库大坝深水清淤及淤泥干馏技术 |
袁小勇,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北京新慧水利建筑有限公司教高 |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流域水资源安全和工程防灾,共同探讨与此相关的梯级水库调度、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利水电工程安全与防灾新技术等,分享了在流域水资源安全与工程防灾方面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于促进我国水资源安全管理和工程的灾害防治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促进了国内外专家在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会场全景
11月25日,部分专家前往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团城湖调节池和大宁调蓄水库)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