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坝协会荣誉理事长、我国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因病于2012年7月13日12:01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5岁。
“潘家铮同志是新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开拓者”,是“国家大坝建设交响乐团第一提琴手、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终生总工程师”,是“大坝发展技术创新的导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泰斗、胸怀江河严谨治学的典范、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大家”,这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水利部原部长、中国大坝协会理事长汪恕诚和水利部陈雷部长在贺潘院士八十华诞时分别题写的贺词。潘院士是我国杰出的大坝结构和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他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建设、科研和管理事业。几十年来,他先后参加过近百座大中型工程的查勘、规划、设计、施工、审查和决策等工作,不仅有我国较早建设的黄坛口、流溪河、新安江、富春江、乌溪江、龚嘴、乌江渡、东江、葛洲坝、磨房沟、龙羊峡等工程,也有一大批居于国际先进和引领地位的工程,如三峡、二滩、小浪底、小湾、锦屏一级、水布垭、龙滩以及南水北调等工程,为我国大坝等工程的安全建设和水利水电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潘家铮院士学术渊博,著述浩瀚,中国大坝协会荣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誉其为“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中国大坝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引路人”。
潘家铮院士一生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奔走呼吁,尤其是在我国水电行业处于艰难困境的时期,撰写了《水电与中国》等文章,不断科学阐述开发水电是中国必然的选择。2010年3月,潘院士在中国水科院院士论坛上发表了《水电要为减排做更多贡献》的讲话,“呼吁国家尊重水电是清洁能源的这一客观事实,给予政策;呼吁国家加快安排和审批水电建设项目;呼吁国家把开发水电和改变山区落后面貌和农业经济转轨、农民改变身份的国策结合起来,彻底解决移民问题;呼吁大家联合起来改革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使中国的水电开发和管理技术再登高峰!”“谁为水电呼与喊,家铮老将马当先。高峡筑起平湖日,万家灯火您点燃”,这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张国宝在贺潘院士八十寿辰时的赋诗评价。作为三峡工程科技委员会主任,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顾问,潘家铮院士不仅对三峡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中给予了技术指导,更是在回答社会各界对三峡工程的疑问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如果三峡工程需要有人献身,我将毫不犹豫地首先报名。我愿意将自己的身躯永远铸在三峡大坝之中”,这是潘家铮院士对于三峡工程和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热爱之情。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李永安誉其为“水电泰斗、三峡元勋”。
潘家铮院士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在国际坝工界享有崇高盛誉,广受尊重。潘家铮院士自1984年以来担任中国大坝委员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以及中国大坝协会荣誉理事长,关心、支持和指导中国大坝协会及前身中国大坝委员会工作逾30载。中国大坝协会的发展凝聚了潘家铮院士无数的智慧和心血。潘家铮院士担任中国大坝委员会副主席和主席的16年,正是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大踏步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走出去、请进来”的大好阶段。16年间,潘家铮院士百忙之中率团出国,出席国际大坝委员会大会6次、年会9次。在国际大坝会议上,潘家铮院士不断向国外专家介绍三峡、二滩、小浪底等工程,宣传中国大坝建设成就。1989年六四风波发生后,潘家铮院士毅然决然率团赴丹麦哥本哈根出席了国际大坝委员会年会,在西方大国反华制华的声浪中奔走解释,争取理解,会议期间没有出现噪声。在潘家铮院士担任中国大坝委员会领导期间,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沈崇刚、原能源部水电开发司副司长、原三峡总公司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张津生成功当选为国际大坝委员会副主席,1996年10月在智利召开的国际大坝委员会第64届执委会上,投票通过由中国承办跨世纪的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0届大会暨第68届年会,这也是我国至今唯一承办的国际大坝大会。潘家铮院士的这些努力和付出,为后来中国大坝协会和中国大坝专家在国际大坝委员会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潘院士对国际大坝的卓越贡献,2004年5月他被授予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奖。
潘家铮院士经常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次出国回来后,他都会认真总结,组织撰写出国报告,每一篇出国报告都极有深度和内涵。难得可贵的是,很多篇出国报告和成果总结都是潘家铮院士亲自撰写的。潘家铮院士通过参会思考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问题,认真分析国际坝工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对国外经验“学习什么、如何学习”有着极为深刻的思考和见地。1980年潘家铮院士出访法国和西班牙,考察两国水利水电工程和坝工建设技术后非常有信心、有预见性地提出,“我们用二、三十年的时间是可以把水利水电建设搞上去的”。1986年潘家铮院士访问埃及后,在《人民长江》撰写长文《埃及阿斯旺高坝工程考察报告》,详细论述阿斯旺工程的利弊得失,澄清国际一些不公正的观点,并科学分析对比三峡工程与阿斯旺工程的特性,吸取阿斯旺高坝的教训和产生的一些副作用,采用更为慎重和妥善的方式,发挥高坝更高效益。
潘家铮院士对中国大坝协会寄予很大希望,“衷心希望大坝协会能为中国的大坝建设,为全国的大坝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及时的、全面的服务”,“成为国际大坝委员会大家庭中最有活力、贡献最大的国家委员会”。
潘家铮院士的辞世是中国大坝协会的重大损失,是我国水利水电科技界和工程界的重大损失,是国际坝工界的重大损失。得知潘家铮院士去世的消息,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Adama NOMBRE(布基纳法索)先生、荣誉主席C V J VARMA(印度)先生、Luis Berga(西班牙)先生分别发来吊唁信,深刻缅怀这位杰出的水利水电大家、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奖获得者,并回顾了与潘总的友好交往,高度评价了潘家铮院士对中国和世界大坝建设的卓越贡献。西班牙、印度、巴西、法国等国家大坝委员会也纷纷发来吊唁信,表示沉痛哀悼。
而今历史翻到了新的篇章,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理念、技术和管理都跨上了新的台阶,潘家铮院士的愿望实现了,他亲自参与、亲眼见证了这一跨越式的发展。在此,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深切缅怀中国大坝协会荣誉理事长潘家铮院士,他的名字犹如丰碑,在国际坝工界永垂不朽!
中国大坝协会秘书处
2012年7月19日
附件1:潘家铮同志生平
附件2: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发来的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