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动态 高层论坛 学术活动 公告栏 出版物 优秀论文奖 里程碑工程奖 会员专区 English  
 
·国际杰出大坝工程师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推荐奖项
·国际里程碑工程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大坝杰出工程师奖
·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五期-新安江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四期-天荒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三期-五强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二期-漫湾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一期-隔河岩
 

·2015学术年会暨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2014学术年会
·水电2013大会
·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
·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
·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北京
·水库大坝环境保护论坛——成都
·第一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
·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
·联合国水电可持续发展
·大坝安全与堤坝隐患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2005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中国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世界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2022年度工作总结·2020年度工作报告
·2019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8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7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6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5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9年度工作报告
·2018年度工作报告·2017年度工作报告
·2016年度工作报告·2015年度工作报告
 
·71届年会-2003  ·72届年会-2004
·73届年会-2005 ·74届年会-2006
·75届年会-2007 ·76届年会-2008
·77届年会-2009 ·78届年会-2010
·79届年会-2011  ·80届年会-2012
·81届年会-2013  ·82届年会-2014
·84届年会-2016  ·85届年会-2017
·86届年会-2018 ·87届年会-2019
 
·第八届(2014.10,韩国首尔)
·第六届(2009.10,韩国首尔)
·第五届(2008.10,日本横滨)
·第四届(2007.10,中国成都)
·第三届(2006.10,韩国大田)
·第二届(2005.10,日本筑波)
·第一届(2004.10,中国西安)
“水电开发中的地质和地震问题”专题论坛在京举办
发布时间: 2011-03-09 来源: 作者: 访问次数:

“绿色能源-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

“水电开发中的地质和地震问题”专题论坛在京举办

IMG_3556.jpg

论坛现场

      2011年3月6日上午,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大坝协会在中国科技会堂联合主办了“水电开发中的地质和地震问题”专题论坛,这次论坛是“绿色能源—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的延续。论坛邀请了国内知名地质、抗震专家和水电规划设计专家参会,目的是以详实的数据和研究结论,就公众关心的水电开发中的地质、地震等问题进行专业的、权威的解读,同时重点介绍了怒江流域水电开发的地质、地震情况。参加论坛的众多媒体,与到会专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论坛由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中国大坝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贾金生副院长主持。到会的专家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库大坝抗震专家、中国大坝协会常务理事陈厚群院士、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徐锡伟所长、周庆主任、虢顺民研究员和蒋溥研究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质勘测处原处长、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专家朱建业教高,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张博庭副秘书长,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工程科技部楚跃先主任。在京参加两会的怒江州人大代表丁秀花代表,应邀到论坛做了相关报告。参加论坛的媒体记者来自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中国网、中国青年报、中国能源报、中国改革报、科学时报社、中国电力报社、中国水利报社、国家电网亮报社、南方都市报、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日报、西部开发报、《财经》杂志、《财经界》和《能源》杂志等20多家媒体单位。

IMG_3559.jpg

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中国大坝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贾金生主持会议

      贾金生副院长指出,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直指水利,说明中国在水利方面还有很多欠帐,有不适应民生、不适应发展阶段的问题存在。我国水库大坝建了不少,但是中国的供水安全、粮食安全、防洪、抗旱安全等各方面的问题依然很突出。需要集中力量继续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解决面临的复杂问题。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目前我们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水电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必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被放在优先的位置,这跟国际大势的发展是协调的。大多数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比较早的时期就基本完成了水电的开发,远远领先于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以怒江为例,目前下游境外段已开始大规模开发,而境内段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其开发问题一直不能推进。所谓的“三江并流”、“原生态江”在概念上都是不太科学的,三江并流只能在地图上看到,而且即使建了水库大坝,三江照样并流。水库大坝建好了将会改变两岸贫穷落后的面貌,将改变在高陡边坡上耕作、砍伐的人类活动,才能实现更好的保护。

       在大江大河上建设开发水电,需要科学对待有关问题。他希望此次论坛作为一个平台,权威专家对热点问题进行专业解读,媒体用科普的语言让大众对这些专业问题有个科学的认知。让更多的人更好地理解水利水电、支持水利水电,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http://www.hydropower.org.cn/info/pic/20113692139.jpg

怒江州全国人大代表丁秀花同志作报告

       怒江州全国人大代表丁秀花(怒族)同志做了《加快怒江绿色水电开发,是促进怒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的报告。丁秀花代表在报告中指出,怒江州是云南“边疆、民族、贫困、山区”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较多。通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怒江人民认识到只有依托优势的资源开发,才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是唯一的途径。怒江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移民少,淹没区少,是怒江流域唯一具有资源量大、可长期循环利用,且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资源。“只有加快怒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怒江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从而开创生态良好,边疆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丁秀花代表表示,“我认为怒江开发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怒江和中国的水电开发由于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作用,绝不能仅当做如何发展的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我们真诚的希望通过今天的论坛,通过各种渠道的呼声反映,建议我们国家尽快的做出决策,批准怒江水电的开发,促进怒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我们国家发展绿色能源做出重要的贡献。”

                                                                                                                                                 陈厚群院士作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陈厚群院士就大坝的抗震安全做了报告。陈院士指出,说到抗震安全,首先要在概念上区分“抗震”与“抗断”。根据规范,我国大坝是不允许建立在活动断层上面,但强震区还是可以建坝的。大坝可以抗震,但不能抗断,建坝要避开活动断层。陈院士提出,强地震区大坝的抗震安全确实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政府也非常重视,这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国的抗震设防标准很高,与国际其他国家相比也是很高的;第二方面,由于这些年我国在金沙江、大渡河等流域修建了一系列高坝工程,在工程应用的推动下,我国在保证大坝抗震安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这些工作的成效在汶川地震中得到了检验,4座坝高100m以上的大坝经受住了超过设防标准的强震考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陈院士指出,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恰恰是我国地震最强烈的地区,发展水电,抗震安全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只要我们认真按照我国抗震规范严格要求,对大坝进行了认真设计,保证优质的施工质量,再加上规范的运行管理,大坝的抗震安全就有保证。”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徐锡伟所长作报告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徐锡伟所长做了题为《活动断层灾害特征与对策》的报告。徐所长指出,地震造成两种破坏形式,分别是地面振动和断层错动导致的地面破坏,对于前者可采用工程措施予以应对,而后者只能采取避开断层的应对措施。基于大量的地震调查和科学研究资料,徐所长总结了活动断层地质灾害的破坏特征,即地表破裂主要沿断层带呈线性分布,严重破坏仅限于10-30m范围,而垂直于断层带的方向,破坏程度随着离开断层的距离迅速衰减。以往多个地震的例子表明,只要离开断层一定距离,即使靠断层很近,也是可以保证安全的。徐所长介绍,根据目前地质鉴定结果,怒江断裂带主体部分不是一条像东昆仑断裂带一样能够发生很大规模整体贯通的断裂带。通过地震安评,通过活动带的填图,把这些断层的位置确定出来,不让水坝坐落在断层上,加上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好的施工质量,可以保证这些水坝的安全。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周庆主任做了题为《区域地震活动背景介绍》的报告。周主任主要从事场地安全评价性工作,参与多个水电工程的地震安全调查和鉴定工作。周主任介绍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规划水电站的安全评价的结论。他指出,坝址可以选择在地震区,对于强震区建坝,坝址可以选择在地震活动相对较弱的地块内,或距活动断裂一定的距离,应该是安全的。川滇地区强震的地震动衰减快,在垂直活动断裂延伸方向的两侧,地震动衰减更快。因此选择的坝址即使距离活断层较近,但是只要不是在断层延伸方向,也是相对安全的。

http://www.hydropower.org.cn/upload/20113639964101.jpg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周庆主任作报告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虢顺民研究员就水电站的地震安评工作做了报告。虢研究员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具体分析了各个电站的地质环境。他指出,目前怒江流域规划的所有大坝都距怒江断裂带有一定距离,不在这些断裂上。而且,根据对比研究,怒江流域水电开发的地震安全度与澜沧江类似,比金沙江的风险更低。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虢顺民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蒋溥研究员做了《怒江水电开发地质与地震问题研讨》的报告。他指出,怒江断裂有几千公里,而实际上沿怒江沿线分布的只有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因为该断层在怒江周边穿插,被称为怒江断裂,人们往往容易误解,以为整个怒江就是一个断层,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蒋研究员指出,国家有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水电建设也有一系列的审核制度和程序,因此水电开发的安全是有保障的。流域要不要开发,政府来拍板。有些科学家对有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譬如在地震和地质的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是非常自然的,可以不断论证。蒋研究员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指出怒江不存在像汶川地震那么大的地质地震环境,开发水电要增强信心。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蒋溥研究员作报告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质勘测处原处长朱建业教高做了《关于水电开发中的地质问题》的报告。朱总指出,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地质构造复杂,地震烈度高,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及地震地质的研究成为水电工程选址和工程设计不可或缺的工作。长期的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研究及工程应用表明,目前制定的选址避开活断层、加强抗震设计的原则,经受住了实践检验,“说明我们的工作方法、技术标准和评价原则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质勘测处原处长朱建业作报告

      与会媒体记者就报告涉及的相关观点和相关热点问题,踊跃提问,与地震、地质专家和水电专家进行了交流。

                             

    

 媒体记者与专家进行交流

张博庭副秘书长作总结发言

      最后,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张博庭副秘书长进行了总结,他指出,这次论坛所请的都是在第一线参与地质、地震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这些专家的报告表明,水电工作者都是在地震专家、地质专家提供的结论上开展水电开发的论证工作的。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借助媒体,将科学的认知传达给公众。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1号中国水科院A座1266室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8781709 010-68785106 传真:010-68712208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4/10 08: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