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动态 高层论坛 学术活动 公告栏 出版物 优秀论文奖 里程碑工程奖 会员专区 English  
 
·国际杰出大坝工程师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推荐奖项
·国际里程碑工程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大坝杰出工程师奖
·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五期-新安江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四期-天荒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三期-五强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二期-漫湾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一期-隔河岩
 

·2015学术年会暨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2014学术年会
·水电2013大会
·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
·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
·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北京
·水库大坝环境保护论坛——成都
·第一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
·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
·联合国水电可持续发展
·大坝安全与堤坝隐患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2005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中国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世界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2022年度工作总结·2020年度工作报告
·2019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8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7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6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5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9年度工作报告
·2018年度工作报告·2017年度工作报告
·2016年度工作报告·2015年度工作报告
 
·71届年会-2003  ·72届年会-2004
·73届年会-2005 ·74届年会-2006
·75届年会-2007 ·76届年会-2008
·77届年会-2009 ·78届年会-2010
·79届年会-2011  ·80届年会-2012
·81届年会-2013  ·82届年会-2014
·84届年会-2016  ·85届年会-2017
·86届年会-2018 ·87届年会-2019
 
·第八届(2014.10,韩国首尔)
·第六届(2009.10,韩国首尔)
·第五届(2008.10,日本横滨)
·第四届(2007.10,中国成都)
·第三届(2006.10,韩国大田)
·第二届(2005.10,日本筑波)
·第一届(2004.10,中国西安)
中国大坝协会荣誉理事长潘家铮、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贾金生等接受亮报记者采访
发布时间: 2011-03-04 来源: 作者: 访问次数:

2011年2月19日,中国大坝协会荣誉理事长潘家铮、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贾金生就水电发展与环境保护等议题接受亮报记者采访

“应以动态、和谐的发展观看待生态环保问题。”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贾金生回忆几年前专程去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考察的日子,印象最深的是当地的贫苦:“没有电,只能点酥油灯,有的人脸上、鼻子上都是黑黑的油污。”同时,由于怒江两岸山势陡峭,当地老百姓不得不在悬崖绝壁上生产和生活。“这种陡坡耕作造成了大量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贾金生说。

    “人和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动态的、和谐的关系,会有科学的办法解决问题。”他坦言,目前我国还不能从水电工程对生态系统影响研究中得出定量分析,也还没有形成河流生态修复的成熟技术和理论体系。但是,水电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工作一直在进行,“我国水电建设过程中一直努力保护生态环境,如通过建设鱼道,增加人工放养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生生物影响。还研究采用分层取水的新技术,目的是使下泄水流的水温不致太低,以利于下游河道生物的生存。但这会使工程投资增加不少。”贾金生说。

     此外,严格审批本身可保障水电开发的有序和科学。贾金生表示,“水利部、环保部、能源局、林业局、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层层把关,产能容量、市场容量、资金力度等都会充分考虑,不会过度开发。”

      贾金生透露,环境保护技术是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未来,我国将在高坝大库的安全、新技术开发应用、环境友好的建设管理技术、区域和谐发展等方面引领国际。

 

 

                              “即使在汶川地震中,也没有一座水电站因溃坝而引发次生灾害。”

     水电专家、两院院士潘家铮院士回应汶川地震挎坝争论说:“震后离震中最近的两座高坝——沙牌碾轧混凝土拱坝和紫坪铺面板堆石坝,仅轻微受损,不影响大坝整体安全,且容易修复。”  

    “这些水电站的损失完全是系统内部损失,对上下游没有产生次生灾害。相反,水电对抗震救灾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些水电站在地震中一直维持供电,水库形成的深水航道是震不垮的生命补给线。”潘家铮说。

      针对有环保人士提出“大型水电建设工程可能造成和加剧地质灾害”的说法,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陈厚群院士认为, “水电建设不可能在地层内‘制造’地震,世界上从未发生过水库能触发8级构造地震的前例。”

      根据我国现行水工抗震规范规定,重大水电建设工程要进行专门的坝址地震危险性分析,其设防标准已远高于一般房屋建筑水平。潘家铮说:“这些高水平的抗震要求已得到了检验,也会广泛应用于西南水电建设中。”

 

                         “实践证明,只要工作到位,水电工程对环境是可以做到有友好的。”

      2010年,中国黄河水利委员会因在黄河调水调沙治理中的突出贡献被授予“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这是国际水利行业最有影响力的奖项之一,这表明我国调水调沙技术世界领先。

      贾金生介绍说:“水流进入库区后,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如果不做任何处理,泥沙将占据越来越多的库容,降低水库寿命。早在1999年,黄河就开始实施水量统一管理,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三座水库联合调度,大规模调水调沙实验开始进行。”

       多年来,调水调沙技术凸显出巨大的生态效益。截至目前,小浪底水库调出库区总沙量为2.19亿吨,使黄河下游主河槽的行洪能力提高3倍,下游连续8年未出现断流。贾金生说:“调水调沙技术的使用,避免了水库的累积型水污染,能为水电开发取得更广泛、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实践证明,只要工作到位,水电工程可以做到环境友好的。”贾金生说。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表示,在全球范围内,水电发展越好的国家,通常环保情况也越好。张博庭说:“关键是要让民众理解发展水电本身的环保性和重要性,最近国家能源局开办水电知识培训班,也是这个目的。”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1号中国水科院A座1266室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8781709 010-68785106 传真:010-68712208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4/10 08: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