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动态 高层论坛 学术活动 公告栏 出版物 优秀论文奖 里程碑工程奖 会员专区 English  
 
·国际杰出大坝工程师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推荐奖项
·国际里程碑工程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大坝杰出工程师奖
·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五期-新安江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四期-天荒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三期-五强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二期-漫湾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一期-隔河岩
 

·2015学术年会暨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2014学术年会
·水电2013大会
·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
·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
·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北京
·水库大坝环境保护论坛——成都
·第一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
·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
·联合国水电可持续发展
·大坝安全与堤坝隐患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2005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中国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世界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2022年度工作总结·2020年度工作报告
·2019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8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7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6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5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9年度工作报告
·2018年度工作报告·2017年度工作报告
·2016年度工作报告·2015年度工作报告
 
·71届年会-2003  ·72届年会-2004
·73届年会-2005 ·74届年会-2006
·75届年会-2007 ·76届年会-2008
·77届年会-2009 ·78届年会-2010
·79届年会-2011  ·80届年会-2012
·81届年会-2013  ·82届年会-2014
·84届年会-2016  ·85届年会-2017
·86届年会-2018 ·87届年会-2019
 
·第八届(2014.10,韩国首尔)
·第六届(2009.10,韩国首尔)
·第五届(2008.10,日本横滨)
·第四届(2007.10,中国成都)
·第三届(2006.10,韩国大田)
·第二届(2005.10,日本筑波)
·第一届(2004.10,中国西安)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隆重举办“院士论坛”开坛仪式 名誉理事长潘家铮院士、常务理事陈厚群院士作精彩报告
发布时间: 2010-03-25 来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网站 作者: 访问次数:

                                           中国大坝协会名誉理事长潘家铮院士作学术报告

                                            中国大坝协会常务理事陈厚群院士作学术报告

                                               中国大坝协会副理事长匡尚富院长致辞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胡春宏副院长主持会议

 

 

 开坛仪式和报告会现场

    3月22日上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A座1236会议室隆重举办“院士论坛”开坛仪式,特邀国内外著名的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大坝协会名誉理事长、两院院士潘家铮教授和著名的水利水电工程抗震专家、中国大坝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院陈厚群院士分别作题为“水电要为减排做更多贡献”和“西部高拱坝抗震安全前沿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学术报告。会议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胡春宏副院长主持,中国大坝协会副理事长匡尚富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副院长杨晓东、汪小刚及中国水科院专家、科技人员和院内外研究生近180人参加了报告会。
 

    匡尚富院长的致辞详细阐述了中国水科院举办“院士论坛”的目的意义和宗旨:(1)准确把握当前水利水电行业形势,从战略高度审视和谋划水利水电行业未来的发展,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探索符合国情水情、富于创新的治水之路;(2)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快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为全面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3)深入研究水利发展与改革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科学编制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水利发展实际的工作规划;(4)进一步开阔水科院科技人员的创新思维和视野,活跃学术气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创新能力,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匡院长代表水科院对潘家铮院士和陈厚群院士在百忙之中莅临“院士论坛”作开坛学术报告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匡院长指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技界的巨擘和权威,是国家重要的科学技术智囊,为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部署提供了巨大的智力、知识和科技支撑。水利水电科技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这些领军人物的巨大能量和作用。院士们的精彩学术报告,必将有力促进水科院乃至整个水利水电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活跃学术气氛,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等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潘家铮院士的学术报告系统地阐述了水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减排压力下的发展战略。指出:全球对于气候变化及减排问题的主流观点是温室气体的无限制增排将对地球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而且这种后果无法逆转。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减排面临的困难比任何国家都大,但我国政府为了大局,还是做出庄严承诺。今后如何实施减排承诺将成为影响我国发展的头号问题。
电力行业是排放CO2的主要行业,电力结构中煤电比例一直居高不下使得减排任务更为艰巨。水电在当前乃至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数量最大、技术最成熟、电网吸纳最现实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水电资源,那么如何发挥水电的作用,为中国和全球的减排做出更大的贡献,潘院士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管好用好已建水电,挖掘最大潜力,利用现代预报预测手段进行灵活的防洪调度,开展流域内各水库的联合优化调度,增建以抽水蓄能为主体的调峰电厂,完善建设规模,充分挖掘潜力。二是抓紧建设好在建水电,及早发挥效益,必须重视面临的挑战,保持谦虚谨慎态度,坚持安全和质量第一,建设中要把移民和生态环境问题放到重要的位置,使水电开发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巨大动力。三是掀起更大的水电建设高潮,积极呼吁,争取水电理应享受的政策,继续大踏步走向世界,把中国的技术和产品带到全世界,使全世界有更多的水电资源得到开发,为全球减排做出贡献。
 

    陈厚群院士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他和他的团队多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的资助下,针对当前我国西部优势水电能源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高拱坝工程抗震基础性技术难题进行的系统综合研究和取得的许多重大创新性成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坝址场地输入地震动参数的选择、拱坝坝体-库水-地基体系的地震反应、全级配大坝混凝土动态特性。取得的创新性成果有:创建了一整套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高坝工程特点的、更合理和可操作的新的思路、方法和自主研发的应用软件,并在我国许多重大水电工程中得到应用;提出了突破现行拱坝抗震设计方法的一整套新的高拱坝—地基系统地震响应的分析方法,建立了能同时考虑各项因素的高拱坝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开创了在高坝抗震领域应用的并行计算环境,通过对实际高拱坝工程的应用高性能并行计算实例,验证了所开创的并行计算软硬件平台显著效果;结合小湾拱坝和大岗山拱坝,自行设计出能够进行往复动态加载的弯拉系列装置和混凝土类脆性材料静动态直接拉伸全曲线试验装置,制定了规范的混凝土动态试验方法,并采用先进的声发射技术对混凝土的动态损伤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成功研制出“便携式与医用CT配套的混凝土专用加载设备”,解决了动态加载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首次较为系统地进行了混凝土静、动、拉、压破裂过程的在线CT扫描。这些研究成果为高拱坝的工程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切合实际的分析方法及其科学的依据,提升了我国西部强震区水电建设工程的安全,推动了水工抗震学科的发展。

    本次“院士论坛”持续了近三小时,两位院士的精彩报告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局到局部,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深刻生动。潘院士和陈院士的博学睿智,以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安全等宏观问题和基础技术型问题的视角之广和考虑之深,对今后的水利科研工作具有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两位院士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感到由衷的敬佩,报告会也带来了很多启迪和不断进取的力量。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1号中国水科院A座1266室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8781709 010-68785106 传真:010-68712208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4/10 08: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