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动态 高层论坛 学术活动 公告栏 出版物 优秀论文奖 里程碑工程奖 会员专区 English  
 
·国际杰出大坝工程师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推荐奖项
·国际里程碑工程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大坝杰出工程师奖
·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五期-新安江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四期-天荒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三期-五强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二期-漫湾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一期-隔河岩
 

·2015学术年会暨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2014学术年会
·水电2013大会
·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
·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
·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北京
·水库大坝环境保护论坛——成都
·第一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
·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
·联合国水电可持续发展
·大坝安全与堤坝隐患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2005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中国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世界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2022年度工作总结·2020年度工作报告
·2019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8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7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6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5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9年度工作报告
·2018年度工作报告·2017年度工作报告
·2016年度工作报告·2015年度工作报告
 
·71届年会-2003  ·72届年会-2004
·73届年会-2005 ·74届年会-2006
·75届年会-2007 ·76届年会-2008
·77届年会-2009 ·78届年会-2010
·79届年会-2011  ·80届年会-2012
·81届年会-2013  ·82届年会-2014
·84届年会-2016  ·85届年会-2017
·86届年会-2018 ·87届年会-2019
 
·第八届(2014.10,韩国首尔)
·第六届(2009.10,韩国首尔)
·第五届(2008.10,日本横滨)
·第四届(2007.10,中国成都)
·第三届(2006.10,韩国大田)
·第二届(2005.10,日本筑波)
·第一届(2004.10,中国西安)
两会期间业内人士呼吁国家重视水电
发布时间: 2010-03-15 来源: 中国能源报 作者: 访问次数: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到水电开发,但是相信两会期间会有呼吁的声音。去年的报告中开始也没有提到开发水电,但后来在代表、委员的建议下又加了进去。”3月5日上午,政府工作报告公布后,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第一时间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说。

人大代表、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中国大坝协会理事长汪恕诚表示:“在这次全国人大会议上,我要大声疾呼,为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的目标,水电要抓紧上一批工程,再晚就来不及了。”

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汪恕诚认为,水电是我国资源最丰富、技术最成熟、成本最经济、电力调度最灵活的可持续利用低碳能源。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趋势,必将带来我国水电开发的新热潮。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去年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达到31亿吨标准煤,而在2008年这一数据为29.1亿吨。“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为高碳埋下了伏笔。”据潘家华介绍,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2007年达到4.6吨,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今年有可能超过法国,2015年前后有可能超过欧盟(目前数据为8.7吨)。

国家能源局水能处处长熊敏峰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水电作为技术最成熟、最具市场竞争力且可以大规模开发的非化石能源,是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的重要措施。

“水电,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先选择。”潘家华如此定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水电。

中国大坝协会马静博士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水库式水电的能源回报率(运行期内发出的所有电力与其在建设期、运行期所消耗能源的比值)约为205—280,径流式水电的能源回报率约为170—267,而风电约为18—34,生物能约为3—5,太阳能为3—6,核电14—16,传统火力发电2.5—5.1。“水电的能源回报率最高,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大力开发水电。” 马静表示。

三亿千瓦够不够

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我国提出到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达到1.9亿千瓦;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达到3亿千瓦。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总工程师陈凯麒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0年目标已经提前一年实现,2020年目标也有望实现。到2020年,除雅鲁藏布江、怒江、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外,其他水电基地的水电资源将基本开发完毕。

不过熊敏峰表示,3亿千瓦的发展目标比较保守,不足以支撑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经过国内外多个部门和多个机构分析论证,在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大力提高能源效率的情况下,我国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约为45亿吨标准煤。按照15%的比例,非化石能源需要达到6.75亿吨标准煤。即使其他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发展,按届时风电装机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2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3000万千瓦、核电8000万千瓦计算,常规水电也需要3亿千瓦—3.5亿千瓦。如果考虑实际能源消费总量的不确定性,应确保达到3.3亿千瓦—3.5亿千瓦。

值得注意的是,《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所提2020年水电发展目标,还包括抽水蓄能非常规水电站(预计约3000万千瓦)。 截至2009年底,我国水电装机为1.9亿千瓦(常规水电约1.8亿千瓦),我国水电经济可开发量在4亿千瓦以上,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近两年大型水电项目核准停滞的现实,让3亿千瓦的水电发展目标实现尚存悬念,3.3亿千瓦—3.5亿千瓦的目标更显遥远。

对此,汪恕诚警告说:“要完成15%目标,水电装机一定要突破3亿千瓦,至少应达到3.2—3.4亿。大型水电项目工期要10年左右,中型水电项目工期为5—7年,得赶紧上一批水电工程项目,否则就来不及了。” 

未来之路怎么走

然而,水电建设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移民和生态问题上。

“必须科学对待水电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负面效应,创造经济建设、民生保证和环境保护共赢的局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陈祖煜说。

陈凯麒提出,全国经济开发量约4亿千瓦装机,其中部分装机涉及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各种生态敏感区,对这部分装机应该提出禁止或者限制开发的要求,将其河段划分为限制开发河段或者禁止开发河段。从整体上看,保存这些河流河段不进行水电开发,既留出了一定的生态保护空间,也保证了能源发展的需求。建议深入研究,把环境保护的要求纳入“经济可开发”的约束条件范围,分期分批地发布禁止或限制开发河流河段的名录,明确河段禁区,为保护生态留出空间,有保有开,控制过度开发。

“在社会对能源有迫切需求,同时对环境质量改善也有强烈渴望的现在,开发与保护的博弈已到了‘十字路口’。”陈凯麒说。

陈凯麒建议,相关部门应着手进行制度上的创新,探索科学、适用的水电开发政策和环境管理手段,如对“土地入股”、“以电代薪”、“以大代小”等行之有效的政策,开展适用性、可行性研究,进行更科学的制度设计。对生物多样性的评价开展研究,在水电环评制度环节更好地体现。探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水电”或“低影响水电” 的认证制度和水电站经营许可证换发制度的可行性等。

张博庭也认为,必须要用创新的思路来解决水电工程所带来的问题。他建议可以尝试在长江下游的一些地区,实施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安置上游建水库的移民。

汪恕诚最后表示,水电开发确实带来了移民和流域生态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管理问题。他认为,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管理,运用合理的行政、政策、技术、资金等手段,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比较好地解决。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1号中国水科院A座1266室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8781709 010-68785106 传真:010-68712208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4/10 08: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