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动态 高层论坛 学术活动 公告栏 出版物 优秀论文奖 里程碑工程奖 会员专区 English  
 
·国际杰出大坝工程师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推荐奖项
·国际里程碑工程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大坝杰出工程师奖
·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五期-新安江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四期-天荒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三期-五强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二期-漫湾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一期-隔河岩
 

·2015学术年会暨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2014学术年会
·水电2013大会
·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
·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
·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北京
·水库大坝环境保护论坛——成都
·第一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
·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
·联合国水电可持续发展
·大坝安全与堤坝隐患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2005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中国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世界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2022年度工作总结·2020年度工作报告
·2019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8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7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6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5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9年度工作报告
·2018年度工作报告·2017年度工作报告
·2016年度工作报告·2015年度工作报告
 
·71届年会-2003  ·72届年会-2004
·73届年会-2005 ·74届年会-2006
·75届年会-2007 ·76届年会-2008
·77届年会-2009 ·78届年会-2010
·79届年会-2011  ·80届年会-2012
·81届年会-2013  ·82届年会-2014
·84届年会-2016  ·85届年会-2017
·86届年会-2018 ·87届年会-2019
 
·第八届(2014.10,韩国首尔)
·第六届(2009.10,韩国首尔)
·第五届(2008.10,日本横滨)
·第四届(2007.10,中国成都)
·第三届(2006.10,韩国大田)
·第二届(2005.10,日本筑波)
·第一届(2004.10,中国西安)
划时代的奇迹——三峡工程改变了什么
发布时间: 2006-05-23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访问次数:


  时间是2006年5月20日14时;地点在中国长江西陵峡三斗坪。一个跨越时代的水利奇迹,此时此地展现在世人面前: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完毕,一座举世无双、横锁长江的三峡大坝在这里全线建成,长江三峡为之巨变。

  圆中华民族百年梦想

滚滚长江东逝水。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见证,无数奇迹曾在长江诞生。

三峡工程设想从开始提出,到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前后历时近百年。

“三峡水力之富,甲于全世界。”“四川平原之水,以宜昌峡为惟一出路。”缘于长江三峡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天然地形,早在20世纪初,中国就萌生了建设长江三峡工程的设想。

民族伟人孙中山先生,早在1919年制定的《建国方略》提出:“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中国人首次提出三峡水力开发的设想。

不仅是国人,美国知名水坝专家萨凡奇也曾对三峡工程情有独钟。20世纪40年代,他数次到三峡考察认为:“长江三峡的自然条件,中国是惟一的,在世界上也不会有第二个。”但那时战火纷乱、国力羸弱,修建三峡工程,终究还只归于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三峡工程纳入国家战略。1953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讨论长江防洪时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集中在三峡卡住它呢?1956年6月,毛泽东畅游长江写下“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雄奇诗篇,传递出截江驯水的壮志豪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建设三峡工程日渐可行。但因工程关系重大,涉及巨额投资、环境保护、水利安全、移民安置等诸多问题,三峡工程一直在进行周密论证。

1986年至1988年,国务院重新组织400多位专家进行三峡工程论证工作,大多数专家认为,建设三峡工程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

1992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经过两年前期准备,这项举世瞩目的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经过无数建设者的奋战,前后历时10多个春秋,三峡工程的最核心建筑物——三峡大坝如今全线建成。

  三峡工程改变了什么

  三峡工程是在长江干流上修建的巨型水利枢纽工程,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昨日,是大坝全线建成后的第一天,这意味着整个工程的完工已指日可待。记者就它要发挥的功效和作用,作了全方位的采访。毫无疑问,三峡工程将在应对能源危机和防洪上发挥重要作用,将推进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和文化的良性变迁。同时,它将成为自然环境生物资源保护基地,为东西部的全方位融合大开“方便之门”。

改变一:遇上千年一遇洪水也不怕

今年42岁的陈建住在宜昌县三斗坪镇,离三峡大坝下游约2公里,谈起以前长江发洪水他就 胆战心惊。长江未截流前的此季节,两岸居民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生怕洪水在某个晚上便涨到了家门口。1998年发特大洪水时,陈建正准备外出打工,由于洪水使他推延了出发时间整整半个月,导致他在北京找的一份月薪丰厚的工作丢掉了。

基于要应对洪水之患,防洪成了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三峡水库蓄水高程达175米后,其防洪库容能达221.5亿立方米,差不多是四个荆江分洪区的可蓄洪水量。一旦有特大洪水来临,有关部门可按既定程序调节该水库库容,及时有效地调控洪水。长江中下游的150万公顷耕地和1500万人口,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科学保护”。下月6日,三峡大坝右岸围堰有望爆破拆除,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将正式发挥。

荆江两岸江汉平原上的居民,是长江两岸受威胁最大的居民,而通过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段的防洪标准自“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哪怕是遇到了“1000年一遇”的洪水,也可防止毁灭性灾害。有了安全感,中下游的人可以安心地工作、学习和谋生。武汉等城市的沿江地带,势必会建成更多休闲娱乐设施。

改变二:农家用上“永不消失的灯光”

“期待着三峡的电输到重庆,住边远地区的我们也能沾光。”南川大有镇位于渝黔边境,村民陈秫贵一家经历过独特的照明变化。上世纪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靠割松树油或劈砍松枝做照明,而后又烧起了煤油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用上了当地的“水力电”。遗憾的是,因电力不稳,灯光却显得特别昏黄。有时吃晚饭一桌子客人要举杯相碰时,电却突然停了,弄得大家尴尬不已。直到2000年初,他们的用电才有了基本保障。遇到久旱,停电的事依旧时常发生。

按照预先的规划,三峡水库的电会渐渐送到包括重庆在内的众多省市,这些地方的“电荒”一定会得到缓解。类似陈秫贵的众多农家,会用上“永不消失的灯光”。到三峡工程全面完结,每年可产生847万千瓦时的巨大电能,上海等经济高速发展能源紧缺的城市,能得到有效电力保障,“可以减少国际能源市场炒家和其他国家的恶意威胁”。

三峡工程的建成,可在我国内陆诞生一片1000多平方公里巨大水域,长江中下游遇上天旱不必恐慌,国家对水的调控有备无患。北方干旱城市,能靠三峡水源把“南水北调”变成现实。

改变三:西部省市有了自己的出海口



于长江上摸爬滚打30年的张老大(化名),每天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1号中国水科院A座1266室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8781709 010-68785106 传真:010-68712208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4/10 08: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