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5月18日讯(记者 李真)2006年6月三峡大坝将正式挡水,2006年汛后,三峡工程也将进入初期运行期,届时110亿的防洪库容将使长江中游各地区的防洪能力有较大提高,防洪调度的灵活性也会大大加强。5月17日,记者在长江委防汛办了解到,即使三峡大坝建成后,武汉防洪并非高枕无忧,防洪保安容不得丝毫松懈。
长江防洪的主要矛盾是洪水来量远大于河道的安全泄量,由于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相对仍显不足,同时长江中下游仍有80万平方公里的集水面积,且有众多支流汇入干流,洪水组成十分复杂。按目前堤防标准,遇1954型的洪水,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仍有约340至400亿立方米的超额洪水需要妥善安排。长江中下游局部地区的防洪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据长江防总办公室有关人士介绍,三峡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长江中游各地区防洪能力将有较大提高,特别是荆江地区防洪形势将发生根本变化。荆江地区遇百年一遇及以下洪水,通过三峡水库调蓄,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分洪控制水位45米,不需启用荆江分洪区。遇千年一遇或1870年洪水,可控制枝城流量不超过每秒80000立方米,配合荆江分洪区的运用,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45米,从而保证荆江两岸的防洪安全;城陵矶附近地区,一般年份基本上不分洪,遇1954型洪水,该地区分洪总量可由320亿立方米减少到280亿立方米或218亿立方米,武汉附近地区,遇1954年型洪水,分洪总量基本不变,但由于长江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可以避免荆江大堤溃决后洪水取捷径直趋武汉的威胁。且三峡建成后,武汉以上控制洪水的能力增强,将大大提高武汉防洪调度的灵活性,对武汉市经济发展提供防洪保障。
此外,三峡建成后,江湖关系变化和崩岸发展以及流域内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连江支堤未得到有效整治。中小河流和中小水库已成为防洪的薄弱环节等等,新的防洪矛盾仍然使长江防洪形势十分严峻,不仅武汉防洪不能高枕无忧,中下游各地区的防洪也容不得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