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动态 高层论坛 学术活动 公告栏 出版物 优秀论文奖 里程碑工程奖 会员专区 English  
 
·国际杰出大坝工程师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推荐奖项
·国际里程碑工程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大坝杰出工程师奖
·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五期-新安江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四期-天荒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三期-五强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二期-漫湾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一期-隔河岩
 

·2015学术年会暨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2014学术年会
·水电2013大会
·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
·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
·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北京
·水库大坝环境保护论坛——成都
·第一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
·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
·联合国水电可持续发展
·大坝安全与堤坝隐患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2005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中国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世界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2022年度工作总结·2020年度工作报告
·2019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8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7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6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5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9年度工作报告
·2018年度工作报告·2017年度工作报告
·2016年度工作报告·2015年度工作报告
 
·71届年会-2003  ·72届年会-2004
·73届年会-2005 ·74届年会-2006
·75届年会-2007 ·76届年会-2008
·77届年会-2009 ·78届年会-2010
·79届年会-2011  ·80届年会-2012
·81届年会-2013  ·82届年会-2014
·84届年会-2016  ·85届年会-2017
·86届年会-2018 ·87届年会-2019
 
·第八届(2014.10,韩国首尔)
·第六届(2009.10,韩国首尔)
·第五届(2008.10,日本横滨)
·第四届(2007.10,中国成都)
·第三届(2006.10,韩国大田)
·第二届(2005.10,日本筑波)
·第一届(2004.10,中国西安)
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大病险水库治理力度
发布时间: 2005-11-14 来源: 科学时报 作者: 访问次数:


  “充分发挥现有水工程的效益,是实现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同时也可避免开发建设新的水工程对环境等带来的不利影响。”11月1日,大坝安全与堤坝隐患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向大会报告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有水坝8万多座,总数居全球之首。这些水坝的安全现状如何,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刘宁都做了解答。

  现状:水库病险率高达36%

  刘宁说,目前全国病险水库大约有3万座,占水库总数的36%,其中大型水库的病险率接近30%,小型水库的病险率更高。在大中型病险水库中,其下游有大城市、铁路枢纽或重要设施的危险水库43座(其中大型35座,中型8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国降等与报废的小型水库累计达4846座,而且,随着水库运行年限的增加,还有一些水库需要进行降等报废。

  在刘宁看来,水库病害主要表现为:水库大坝防洪能力低;水库抗震标准不够;白蚁危害严重;坝体存在安全隐患;水库泄洪能力不足,溢洪道、泄洪涵闸冲刷严重,闸门与启闭机不配套、设备陈旧、老化锈蚀;水库管理设施简陋陈旧,缺少甚至根本没有观测设备等等。

  病险水库是如何形成的呢?刘宁总结了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两个方面的原因。据介绍,我国大型水库的75%、中型水库的67%、小型水库的90%建成于1957年至1977年间,这些工程“三边”工程多,设计质量差,还过分强调了“多快好省”等等;同时,我国大部分水工程都已运行了几十年,设备的老化失修非常严重,急需更新改造。

  刘宁介绍说,从历史上看,水库失事有可能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1963年海河流域南系发生大洪水,刘家台水库(中型)大坝溃决,下游900多人死亡;东川口水库(中型)大坝溃决,下游500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0亿元。1975年洪汝河、沙颍河、唐白河发生大洪水,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田岗等两座中型及58座小型水库溃坝,1100万人受灾,数万人惨遭灭顶;近年来,发生险情的多为中小型水库,危险性也非常大。

  潜力:治理病险水库带来综合收益

  刘宁在报告中提到,节约型社会要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水、节能、节材、节地,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收益。

  刘宁强调,我国适宜建设水工程的比较资源优势有限,水工程运行日久,如果不采取必要的维护、除险加固措施,则必然会被搁置,或不能正常运行,或发生毁坏,带来巨大损失。

  据统计,现已查明的病险水库如果不进行必要的除险加固,则会减少防洪总库容150亿立方米,减少兴利总库容120亿立方米,减少供水能力170亿立方米,减少灌溉面积200万公顷。这,还没有计算其原已占有的地缘、生态和环境资源,以及为了建设该工程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代价。

  “水工程的除险加固和病害治理,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刘宁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型和重点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后,可恢复防洪库容约54.6亿立方米,恢复兴利库容约67.44亿立方米,年增城镇供水43.36亿立方米。

  刘宁说,如果水库发生毁损,除去直接损失外,由于其占有的地缘资源生态与社会环境的不可恢复性,并非像想象的推倒重来那么容易,必须异地寻求重建,导致新的环境破坏,实际上这往往是难能可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固修复病险水工程,重新发挥工程的作用和效益,实现工程的再生利用,是环境友好的最佳选择”,刘宁说。

  行动:治理工作成效很大

  刘宁指出,我国积极开展水工程的治理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水工程进行修补、处理、加固、改造,尽力消除水工程的安全隐患,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大水之后,国家先后分两批将3345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列入中央补助计划,累计投入158亿元补助了1217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第一批1346座病险水库中已开工926座;第二批1999座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于2003年底启动,已开工94座,计划在3~4年内全部完成。

  我国还加强了水工程隐患监测、探测、治理和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刘宁介绍说,目前,在一般水库大坝进行安全监测的项目中,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应力监测已逐步趋向于自动化、智能化。同时,除积极利用传统隐患检测、病险治理和修复技术外,还积极研究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如:无损监测和地下检测技术;水下修复材料及修补工艺等等。

  未来:积极探索多渠道筹资方式

  “要研究多渠道筹资方式,积极探索民营资本、外资等资金的利用方式,弥补水工程病害治理资金上的不足,加大病害水工程的治理力度。”刘宁在报告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据刘宁介绍,目前许多病险水库工程迟迟得不到处理、修补和加固,就是因为资金的不到位。“在为数众多的病险水工程中,能够得到中央专项补贴进行除险加固的毕竟是少数”,刘宁解释说。

  刘宁还为未来的水利科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工程力学三大难题之一的材料与结构破坏过程机理的研究是一个多尺度、跨学科难题,以宏观和微观结合为重要标志的结构破坏科学成了当代力学和材料学交叉领域的前沿研究学科。今后要加大这一领域的研究力度。” (本报记者 张明伟)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1号中国水科院A座1266室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8781709 010-68785106 传真:010-68712208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4/10 08: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