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动态 高层论坛 学术活动 公告栏 出版物 优秀论文奖 里程碑工程奖 会员专区 English  
 
·国际杰出大坝工程师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推荐奖项
·国际里程碑工程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大坝杰出工程师奖
·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五期-新安江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四期-天荒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三期-五强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二期-漫湾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一期-隔河岩
 

·2015学术年会暨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2014学术年会
·水电2013大会
·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
·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
·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北京
·水库大坝环境保护论坛——成都
·第一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
·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
·联合国水电可持续发展
·大坝安全与堤坝隐患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2005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中国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世界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2022年度工作总结·2020年度工作报告
·2019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8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7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6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5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9年度工作报告
·2018年度工作报告·2017年度工作报告
·2016年度工作报告·2015年度工作报告
 
·71届年会-2003  ·72届年会-2004
·73届年会-2005 ·74届年会-2006
·75届年会-2007 ·76届年会-2008
·77届年会-2009 ·78届年会-2010
·79届年会-2011  ·80届年会-2012
·81届年会-2013  ·82届年会-2014
·84届年会-2016  ·85届年会-2017
·86届年会-2018 ·87届年会-2019
 
·第八届(2014.10,韩国首尔)
·第六届(2009.10,韩国首尔)
·第五届(2008.10,日本横滨)
·第四届(2007.10,中国成都)
·第三届(2006.10,韩国大田)
·第二届(2005.10,日本筑波)
·第一届(2004.10,中国西安)
闸坝与生态(索丽生)
发布时间: 2005-11-03 来源: 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信息网 作者: 访问次数:

  闸坝建设与生态保护问题,已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正确处理闸坝与生态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闸坝功能及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本文所述闸坝主要指平原地区的闸坝,其主要功能包括防洪排涝、拒咸蓄淡、灌溉供水、通航养殖、景观娱乐、生态保护等方面。鉴于本文聚焦闸坝与生态之关系,关于闸坝功能只在此点到为止,下面不再论述。

  闸坝可能对生态产生的不利影响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引起河湖形态变化,河道淤积,导致潮汐变形,河口淤塞,这些都使河流的行蓄洪能力降低;

  2.导致水流流速趋缓,河道径流减少,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体污染加剧;

  3.阻断鱼类洄游通道,从而导致鱼类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退化;

  4.造成土地淹没、移民搬迁、土地次生盐碱化、崩岸塌岸等问题。

  本文主要讨论前三种影响。先列举几个典型例证说明闸坝对生态产生的不利影响。

  1.淮河闸坝。淮河流域现有水闸5400余座,这些闸坝的存在破坏了水系的连通性,导致淮河纳污能力大幅度下降。为了保证灌溉等经济用水,淮河流域大多数闸坝在整个枯水期基本关闭,排入河道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闸坝前大量集聚,当汛期首次开闸泄洪时,这些被称作“死亡之水”的高浓度污水集中下泄,极易造成突发污染事故,致使淮河干流沿线城镇供水中断、洪泽湖等水域鱼虾大量死亡。

  这种因污水团集中下泄而出现的大面积污染事故在1994、2001、2002、2004年相继发生,主流媒体都曾作过报道。以致于2004年10月国务院在蚌埠召开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上,有些与会者指责闸坝过多为导致淮河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这种说法为水利工作者所难以接受,但确有其一定的道理和依据。下面一例即可为证。

  2.三峡建坝蓄水。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提交的三峡库区纳污能力和限制污染物排放总量计算结果(见表1,其中只列出2种主要污染物指标COD和NH3-N),库区水体的纳污能力随着三峡水库蓄水位升高而不断降低。蓄水前,三峡库区水体的自净能力较强,纳污能力大于现状污染物排放量,水质能够满足水功能区的相应要求。但随着蓄水位的增高,水流流速降低,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纳污能力变弱,当蓄水位为135m时,三峡库区水体能容纳的COD(化学需氧量)就已小于现状排污量;而当蓄水位达175m时,三峡库区水体能容纳的NH3-N(氨氮)也小于现状排污量。这充分说明,尽管闸坝本身并不产生污染物,但闸坝会降低水体自净能力,从而使污染问题凸显,好比人体抵抗力下降后容易得病一样。

  三峡库区的水质监测表明,三峡工程蓄水以来,一些支流和库湾多次出现“水华”,且出现频率呈增加趋势。一道大坝即可产生如此影响,淮河流域5400余水闸会加剧淮河污染也就可以理解了。

  注:表中正体表示纳污能力大于现状排污量,斜体表示纳污能力小于现状排污量

  3.海河挡潮闸。根据海河水利委员会的资料,海河河口建挡潮闸(也包括河道整治的其他措施的综合作用)后,出现了以下情况:一是淤积严重。海河建闸以来闸下淤积量累计已达2200多万m3,河床淤积高达4.7m,河宽由250m缩窄至100m,过水断面缩小了85%,河口泄流能力从2100m3/s降到800m3/s,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800m3/s的泄流能力还是在不断疏浚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为此,海河河口处不得已专门建了疏浚码头,配备了疏浚船队。二是污染物积聚,水质常年劣于V类,近岸海域5种主要水产贝类中,有机物检出率高达50%~100%;三是鱼类群落日趋小型化,质量下降,中华绒鳌蟹几乎绝迹,扇贝资源急剧下降。

  4.太湖进出河道建闸。太湖水系由太湖和周围的水网组成。近些年随着水利建设的加强,水网和河道的连通性越来越小。据太湖流域管理局提供的资料,明代与太湖相通的河道有320条,至上世纪60年代,有的被封堵,有的被淤塞,还剩240条;建环湖大堤之前总共还有225个口门,环湖大堤建设时封堵了54处,建了126座闸坝,现在真正敞开的口门只剩下45个,水系的连通性受到严重破坏。正因如此,上世纪90年代前后,也即环湖大堤建设前后,太湖湖水置换周期从建堤之前的281天增加到309天,自净能力降低,水质受到影响。进出口河道的淤积、人工堵塞及建闸等使太湖洪水外泄能力较上世纪50年代下降了1/3。

  5.江苏盐城市沿海挡潮闸。上世纪50~70年代,盐城市沿海兴建海堤,同时建设了35座挡潮闸。这些挡潮闸常年关闭,只在排涝或换水时偶尔开启。根据建闸后的观测,有的河道如竹港,建闸第二年就被淤死;自1994年来,射阳河、新洋港、黄沙港、斗龙港合计年均淤积1022万m3;感潮河道河口建闸还导致了内河螃蟹、鳗鱼、鲈鱼灭绝,其它淡水水产资源锐减。

  二、消除或减小闸坝不利影响的举措

  如前所述,闸坝在发挥功能的同时,确实会对生态与环境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但是应该看到,通过采取一些对策和措施,这些不利影响是可以减小甚至基本消除的。

  1.对已建闸坝的调度运行方式进行相应调整,以兼顾生态目标,是相对简单而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措施。以下所举实例可作为佐证。

  淮河水污染联防。为了避免前述的污水团集中下泄事故,淮河流域水利委员会近几年做了一些成功的尝试。一是实行水污染联防。沙颖河、涡河和淮河干流上的部分水闸不再仅从防汛、供水角度进行调度,而是兼顾防污目的实施调度,如经常保持污水小流量下泄,通过清水稀释及充分发挥干流水体的自净能力,降解污染物。另外,为防止干流、支流污水叠加,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高浓度污水的“错峰”调度,以减缓对下游河湖的污染影响。同时,还实施了水情、水质动态监测与信息传递,尽量减免水污染“灾情”。二是制定闸坝应急调度方案。每年汛前开闸时适时进行应急调度,实施对生态与环境影响最小的污水下泄方案,防止污水团集中下泄造成水污染事故。

  按照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的部署,淮河流域水利委员会正在进行闸坝运行管理状况评估试点。重点是对部分河道上的闸坝的现有功能及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1号中国水科院A座1266室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8781709 010-68785106 传真:010-68712208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4/10 08: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