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动态 高层论坛 学术活动 公告栏 出版物 优秀论文奖 里程碑工程奖 会员专区 English  
 
·国际杰出大坝工程师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推荐奖项
·国际里程碑工程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大坝杰出工程师奖
·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五期-新安江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四期-天荒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三期-五强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二期-漫湾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一期-隔河岩
 

·2015学术年会暨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2014学术年会
·水电2013大会
·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
·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
·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北京
·水库大坝环境保护论坛——成都
·第一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
·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
·联合国水电可持续发展
·大坝安全与堤坝隐患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2005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中国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世界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2022年度工作总结·2020年度工作报告
·2019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8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7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6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5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9年度工作报告
·2018年度工作报告·2017年度工作报告
·2016年度工作报告·2015年度工作报告
 
·71届年会-2003  ·72届年会-2004
·73届年会-2005 ·74届年会-2006
·75届年会-2007 ·76届年会-2008
·77届年会-2009 ·78届年会-2010
·79届年会-2011  ·80届年会-2012
·81届年会-2013  ·82届年会-2014
·84届年会-2016  ·85届年会-2017
·86届年会-2018 ·87届年会-2019
 
·第八届(2014.10,韩国首尔)
·第六届(2009.10,韩国首尔)
·第五届(2008.10,日本横滨)
·第四届(2007.10,中国成都)
·第三届(2006.10,韩国大田)
·第二届(2005.10,日本筑波)
·第一届(2004.10,中国西安)
三峡库区小流域气候初步分析——以湖北省秭归县王家桥小流域为例
发布时间: 2005-10-21 来源: 水信息网 作者: 访问次数:



  提要:在王家桥小流域出口处布设一气候观测场,采取人工测验和仪器自动记录的方法,逐日连续观测气温、湿度、降水、日照、水面蒸发量和地温等因子的变化规律,经过十多年的试验,获得了一些初步研究成果,为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12''''s observation records of the Watershed exit in the Wangjiaqiao Small watershed,the climate speciality and climate facts' Changeing rule in the Small Watershed are analysized and sumed, and the climate facts include air-tempcrature, moisture, rainfall, sunshine,eraporation, and underground temperature, etc. The analysis result of many years provides a appropriate prove for the Small Watershed's harness.

  Key words: temperature, moisture, rainfall, sunshine, evaporation.

  关键词:温度、湿度、降水量、日照、蒸发量。


  1.场地布设,观测内容和方法

  1.1 场地布设情况:气象场设在秭归县水田坝乡王家桥小流域,流域总面积16.7KM2,气象场海拔高(相对于黄海基面)186.734M。气象场呈长方形,四周用铁丝网封闭,地表采用人工栽植的狗芽草和野生杂草组成。地表采用砼薄板铺成“王”字路,王字路的两侧安装百叶箱,其中左边小百叶箱内设置干球温度计、湿球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各一支;右边大百叶箱内安装周记式自记温、湿度记各一台。王字路的中带左边安装自记雨量器,右端安装人工雨量器一台。王字路的顶部由暗筒式日照计、地温场、E601水面蒸发皿组成。其中地温场内设置地面0.0cm、地面最高、地面最低温度计各一支,地中在5、10、15、20cm处安装曲管温度计各一支。

  1.2 观测内容和方法:观测采用人工测读和仪器自动记录的方法,并以人工测读数据校核自记读数,通过自记迹线查读瞬时数据或极值。观测内容有温度、湿度、降雨量、水面蒸发量、地温和土壤深层温度。

  2.结果分析

  2.1 气温:气温是反映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观测结果表明: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7.3OC,多年最高平均气温19.0 OC,多年最低平均气温15.8 OC。无霜期352天。春、夏、秋、冬四季明显。一季度多年平均温度8.4 OC,其中以元月份温度最低,多年平均最低5.9 OC。二季度多年平均气温21.4 OC,三季度多年平均气温26.4 OC,其中多年月平均(7月)最高气温27.8 OC。四季度多年平均气温12.9 OC,温度变化从第四季度开始逐渐降低至次年元月,二月份以后气温开始回升,由此证明,元月份是流域最低气温出现日和分界线。

  2.2 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是表征大气物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干湿表法进行测定时,把观测到的干湿球温度通过“湿度查算表”查取各湿度要素值。我们把多年观测的数据统计于表4,从中可以看出王家桥流域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多年平均最小相对湿度为21%,多年最小相对湿度12%。

  2.3 水面蒸发量与日照:我们把多年观测数据统计于表1、表2,统计结果为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794.6mm,月平均66.2mm,最大年为90年,年水面蒸发量1020.7mm,最小年出现于96年,水面蒸发量703.2mm。多年月平均最小水面蒸发量出现于1、2月份,月最小水面蒸发量为18.2mm;日照测验是记录太阳照射到气象场地的时间占可照时数的百分率,通过表6不难看出多年平均日照为25.0%。最高年(97)日照时数为1356.1h,占可照时数的30%,最低年(93)日照时数为906.0h,占年可照时数的20.5%。从表中还可以看出1、2月为年可照时数的最低月,分别为17.6%,16.1%;最高月为7、8两月,分别占年可照时数的34.9%,37.3%。通过表1、2还可以看出日照率与水面蒸发量呈正相关关系,即日照时数大,水面蒸发量也随之增加。


  2.4 流域降水量

  2.4.1 流域点面雨量:试验站位于王家桥流域出口,将试验站的降水量作为单站雨量与流域其它三个雨量点的降雨资料进行分析列于表3,分析结果为:试验站多年平均降水量998.8mm,流域平均降水量为1023.4mm,通过相关分析得出:P试=0.976P平,故用试验站雨量代表流域多年平均雨量是可行的。为进一步分析流域降水量年月变化,把试验站多年降水量列于表4,从表4可以看出:汛期4-10月多年平均降雨量达818.2mm,占年降水总量的81.9%,非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180.6mm,占年降水总量的18.1%。在年降水过程中,月降水量分布也极不均匀,11、12月为全年降水量最低月,占年降水总量的7.2%;6、7两月为全年降水量丰水月,占年降水总量的32.2%,其中7月份最大,占年降水总量的16.4%。



  2.4.2 降雨强度:雨强是反映汛期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因子之一,也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降雨强度进行分析很有必要。首先将观测资料按最大7日、3日、2日、1日、12h、6h、3h、1h、30min、15min进行逐年统计并列于表5,然后进行观测年的极值挑选, 即得到王家桥流域最大7日降水量为317.7mm,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30.9%。最大3日降雨量为188.9mm,几乎相当于非汛期的降水总量。最大2日、1日降水量分别为161.7mm和153.7mm,约占年降水总量的15.1%。最大12h、6h、3h、1h的降水量分别为150.5、105.8、75.3、57.8mm,分别占年降水总量的14.6%、10.3%、7.3%、5.6%。最大30min和15min的降水量分别为33.3mm和25.3mm,分别占24h最大降雨量的21.7%、16.5%,每分钟雨强分别为1.11mm和1.69mm。综上所述:短历时(2h、1h、30min、15min)暴雨最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洪涝灾害。


  2.5 地表温度、土壤深层温度变化情况:多年观测资料显示,地面0.0cm多年平均温度19.5 OC。多年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1号中国水科院A座1266室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8781709 010-68785106 传真:010-68712208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4/10 08: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