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动态 高层论坛 学术活动 公告栏 出版物 优秀论文奖 里程碑工程奖 会员专区 English  
 
·国际杰出大坝工程师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推荐奖项
·国际里程碑工程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大坝杰出工程师奖
·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五期-新安江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四期-天荒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三期-五强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二期-漫湾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一期-隔河岩
 

·2015学术年会暨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2014学术年会
·水电2013大会
·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
·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
·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北京
·水库大坝环境保护论坛——成都
·第一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
·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
·联合国水电可持续发展
·大坝安全与堤坝隐患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2005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中国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世界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2022年度工作总结·2020年度工作报告
·2019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8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7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6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5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9年度工作报告
·2018年度工作报告·2017年度工作报告
·2016年度工作报告·2015年度工作报告
 
·71届年会-2003  ·72届年会-2004
·73届年会-2005 ·74届年会-2006
·75届年会-2007 ·76届年会-2008
·77届年会-2009 ·78届年会-2010
·79届年会-2011  ·80届年会-2012
·81届年会-2013  ·82届年会-2014
·84届年会-2016  ·85届年会-2017
·86届年会-2018 ·87届年会-2019
 
·第八届(2014.10,韩国首尔)
·第六届(2009.10,韩国首尔)
·第五届(2008.10,日本横滨)
·第四届(2007.10,中国成都)
·第三届(2006.10,韩国大田)
·第二届(2005.10,日本筑波)
·第一届(2004.10,中国西安)
用科技打造“绿色水电”
发布时间: 2004-11-05 来源: 作者: 访问次数:
先是“都江堰杨柳湖工程”,后是“怒江梯级开发计划”,直至最终的“拆坝还是建坝”的大讨论,水电建设在中国遭遇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质疑。中国水电建设从此也进入了一个与过去的技术、资金与市场制约完全不同的新阶段——生态制约阶段。水利水电专家潘家铮院士在回答“谁对三峡贡献最大”这一问题时,曾充满哲理地回答:“那些对三峡工程建设提出种种意见的人贡献最大,正是因为他们提出了各种问题,才使设计者不断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使设计趋于完善。”同样,一些环保主义者对水电建设的否定和反对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水电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进程,促使水电工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更加重视可能引发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科学论证至关重要

在日前召开的“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高季章在做报告时介绍说,三峡水利枢纽虽然工程巨大,但泄洪雾化却比较小,而江口电站虽然小,但泄洪雾化问题却较三峡水利枢纽严重。据了解,泄洪雾化容易引发开关站出线相间短路跳闸、引出线烧断、工地停电,甚至导致泄洪闸门不能开启的严重后果。显然,在泄洪雾化的处理上,三峡水利枢纽在设计上要较江口电站更为科学合理。三峡水利枢纽在设计上为何能够科学合理呢?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介绍三峡工程在建设之初重视科学论证的一席话中找到答案。陆佑楣院士说:“三峡工程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进行了非常严格认真的社会和环境评估,最终的评估集中了400多位专家,同时还得到了加拿大政府的资助,邀请了加拿大的公司和专业机构参与评估,进行了几十项环境评估,最终结论是利大于弊。”

科学的论证是工程设计施工合理的前提。高季章院长在谈及新建大坝的规划与决策时认为,对移民、经济效益、工程可能的替代方案、不同备选方案、环境的影响、鱼道的研究、上下游水流的合适的流态及年内合适的水量分配、文物、特殊物种等问题的研究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因此新建大坝的规划和决策要留有充分的时间。在日本,一些新建坝的技术层面已非主要问题,重点多为施工对鸟的影响,为减少环境影响修隧洞从而减少环山路,利用下游水库中的泥沙做建材,采用胶凝砂砾石技术筑坝而追求零弃料等。工程研究的重点是环保,宣传的重点是公众。他建议对鱼道设置、大坝对生物的影响、景观设计、与环境友好的大坝技术如气垫式调压井、无弃料的胶凝砂砾石筑坝等,要结合具体工程进行探讨研究。

加强流域环评刻不容缓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金生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环境友好的水电开发技术内容非常广泛。例如,要满足河流上下游水的均衡,坝工设计就必须考虑下游河道生态水的需求;在技术工法选择方面,为避免施工道路对自然植被的破坏,放弃盘山路,采用隧道施工;为了充分利用施工中的开挖料,采用胶凝砂砾石技术筑坝而追求零弃料。”

贾金生副院长特别强调:“水电工程的环境评估必须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工程对整个流域的影响,高标准的环境评估,有利于水电工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降低其对流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然而,目前我国水利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基本上属于空白,只在一些流域或区域进行了概念性的工作。同时,对大型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研究多限于宏观定性方面的论述,而在微观定量方面开展的工作相对较少;对水利水电工程对当前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较多,而对生态环境效应分析的预测工作相对较少。而环境评估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环境友好水电开发技术的选择和实施。

推广与环境友好的水电施工技术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郭建堂在“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表示,水电开发和工程施工要从传统走向科学,建设生态环境友好的水电工程。他说:“我们在水电建设上要统筹考虑生态环境问题。传统的建设方针是在安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今后则需要从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各个阶段的环节,把生态环境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来考虑。”

事实上,中国水电施工企业在实践中已经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工程建设与环保水保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三同步”;控制施工区水土流失;生产废水“零排放”;恢复植被,建设坝区生态园区等。不过,郭建堂也坦率地承认:“在传统的施工管理过程中,水电建设者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建设高质量的水电工程,对相关的生态问题考虑得不够。”为此,他提出今后要加强建设“绿色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施工方案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内容有:一是加强工程精细施工及加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开展工程精细施工及加固新技术研究尤为必要。二是加强复垦造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要加强施工场地复垦造地、料场生态修复的技术研究,特别是要做好保护和回填地表土的研究工作。三是合理选择砂石料场、弃料场,保护良田耕地、森林草场,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四是加强弃料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如利用洞室爆破石料来做骨料或做面板堆石坝材料的研究等。五是加强库区生态环境重建工程管理。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和重建,发展新的栽培业,逐步改善由于工程建设而破坏的库区生态环境。

( 摘自 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王晓涛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1号中国水科院A座1266室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8781709 010-68785106 传真:010-68712208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4/10 08: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