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动态 高层论坛 学术活动 公告栏 出版物 优秀论文奖 里程碑工程奖 会员专区 English  
 
·国际杰出大坝工程师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推荐奖项
·国际里程碑工程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大坝杰出工程师奖
·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五期-新安江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四期-天荒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三期-五强溪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二期-漫湾
·2019年中国大坝行第一期-隔河岩
 

·2015学术年会暨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2014学术年会
·水电2013大会
·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
·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
·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北京
·水库大坝环境保护论坛——成都
·第一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
·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
·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
·联合国水电可持续发展
·大坝安全与堤坝隐患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2005年中国与世界大坝建设情况
·中国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世界大坝统计情况及资料
 
·2022年度工作总结·2020年度工作报告
·2019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8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7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6年度会费收支情况
·2015年度会费收支情况·2019年度工作报告
·2018年度工作报告·2017年度工作报告
·2016年度工作报告·2015年度工作报告
 
·71届年会-2003  ·72届年会-2004
·73届年会-2005 ·74届年会-2006
·75届年会-2007 ·76届年会-2008
·77届年会-2009 ·78届年会-2010
·79届年会-2011  ·80届年会-2012
·81届年会-2013  ·82届年会-2014
·84届年会-2016  ·85届年会-2017
·86届年会-2018 ·87届年会-2019
 
·第八届(2014.10,韩国首尔)
·第六届(2009.10,韩国首尔)
·第五届(2008.10,日本横滨)
·第四届(2007.10,中国成都)
·第三届(2006.10,韩国大田)
·第二届(2005.10,日本筑波)
·第一届(2004.10,中国西安)
世界水日:“水与能源”科普论坛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 2014-03-24 来源: 作者: 访问次数:
世界水日:“水与能源”科普论坛在京举行
专家纠正水电争议、建议大力发展水电

    中国水利网站3月24日讯 (记者 刘艳飞水与能源之间是什么关系?水电开发能够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能源危机吗?为什么社会上对水电有那么多的争议?

    3月22日,在一年一度的“世界水日”之际,围绕着水日“水与能源”主题,5位专家就水与能源之间的关系,水电开发存在争议的原因,水电开发的影响及水电对缓解能源短缺的意义等内容,在北京举行了科普论坛,并与相关媒体进行了现场交流。

  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主席、中国大坝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金生,就水电与生态的关系,及水电发展如何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大力量等进行了讲座。他从国际上水电发展的历程及对待水电开发态度的转变经历,利用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事例,阐述了水电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提出要建立水库大坝和水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导则。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汤鑫华社长,就自己目前正在攻读博士论文的题目“水力发电的综合价值及评价”,简述了水力发电的综合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他认为,这三种价值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量化为货币计量的经济损益,内部损益、环境损益、社会损益的总和是水电开发的经济价值;另外一方面把反映水电开发在经济、环境、社会功能上持续进行的能力,加起来的总和是水电开发的可持续性。

  北方地区严重的雾霾被称为中国的“心肺之患”。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王义楠,从核电、天然气、水电的研发技术、生产环境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等方面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解决中国的“心肺之患”,水电发展不容耽搁。她认为,水电开发关系中国的生存与发展,是能源结构转型、从根本上治理雾霾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水资源短缺,解决洪涝灾害的需要,是拉动经济增长、脱贫的需要,可解决我国风能太阳能大规模外送瓶颈的问题。

  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隋欣教授,以美国和瑞士水电的发展为例,介绍了国际上开展的水电行业发展的实践工作,及绿色水电、水电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和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相关工作。她认为,中国水电发展有自己的国情,在水电可持续发展框架中,还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如说技术和管理之间的关系和绿色水电和水电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围绕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水与能源”的科普进行了探讨。他提出,水力发电本身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是大型水库。但人类社会不想遭受毁灭性洪水和干旱,就必须接受这些所谓的影响。这是我们存储洪水所必须的代价,就像种粮食必须占用土地的道理一样。同时,他从水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解决水资源难题、水电开发让水库大坝更安全、社会文明与储水能力成正比、国际社会呼吁储水设施建设等方面,强调了水电开发的不可替代性。

  与会记者就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水电开发与水资源调控,大坝与生态环境、移民,大坝的技术等问题,现场与专家进行了交流。

  来自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水利报、中国能源报、中国改革报、中国电力报,《财经国家周刊》、《工程研究》、《中国三峡》、《能源》等杂志以及香港卫视等20余家行业内外的媒体记者参加了论坛的现场交流。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4年3月24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1号中国水科院A座1266室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8781709 010-68785106 传真:010-68712208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4/10 08: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