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际大坝技术领域公认的权威机构,国际大坝委员会前不久在美国西雅图召开了第81届年会。此次年会期间举办了主题为“时代的变迁———基础设施的开发与管理”的国际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国的1400多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从专家研讨发言以及相互交流中,我们真正了解到当今世界大坝管理的一些新理念、新实践,以及中国大坝工程界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在当今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和地缘政治及其他相关冲突不断加剧的国际背景下,各国对于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同时,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坝安全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日趋复杂的挑战,传统的安全管理理念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大坝安全管理需求。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水平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大坝工程的建设期,在大坝安全管理方面尚未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实践。而大部分发达国家由于大坝建设已基本完成,目前面临着已建大坝安全管理和运行维护的需求。为此,发达国家在大坝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处于领先水平。
在本次国际大坝委员会大坝安全专委会的会议上,专委会主席Zielinski先生(加拿大)回顾、评价了国际大坝安全管理风险评估的主要实践经验。他认为,从当前的发展来看,在该领域成效较为突出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其风险管理的理念已深入大坝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并成为大坝安全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国际大坝委员会大坝安全专委会一直致力于推动大坝风险管理理念在全球坝工界的应用与实践。作为未来大坝安全管理的新方向,此次大坝安全专委会会议启动了《大坝安全风险管理中后果与潜在危害分析》技术公报的编写工作,并对《大坝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导则》的编制工作进行了研究。与传统的大坝安全管理中偏重运行期安全管理的做法不同,该导则将致力于将大坝安全管理的理念贯穿于大坝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将重点研究各阶段风险不确定性的相互作用。
当前,国际发展趋势表明,大坝安全管理将不再仅仅集中于大坝自身领域,还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发达国家经验也表明,大坝安全管理已逐步走向综合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阶段,其中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安全管理理念逐渐成为主流。以美国为例:1986年,美国国会颁布了“水资源开发法案”,其中包括国家大坝安全计划的立项由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负责该项目的管理。“911”事件后,2002年美国颁布了“国家大坝安全与防卫法案”。在这部新法案中,明确将水库大坝、机场、桥梁、核电站和公路作为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加以保护。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也由原来联邦的一个独立机构并入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成为国家政府部门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
国家大坝安全计划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并始终保持一个有效国家级的大坝安全管理,将联邦和非联邦机构中的专家和技术资源整合并开展合作,以降低大坝风险及减少因溃坝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其主要工作目标为:通过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可行的项目计划实施,减少溃坝带来的灾害,确保已建和新建大坝的安全,为大坝的现场勘察、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应急管理措施等提供可行的政策、法规和方法。为此成立了大坝统计、大坝安全研究、大坝安全培训、公众沟通等组织机构。提升公众对大坝效益与大坝风险的认识是国家大坝安全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出版了《与大坝共存——理解存在的风险》一书,宣传与大坝相关的洪灾保险规定、避险方案、应急预案等。
我国大坝安全管理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随着近20年来我国进入新的水库大坝建设的高峰,新老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摆在水利水电工作者面前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河流梯级开发形成的水库群所涉及的大坝安全管理任务更加艰巨,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
在大坝安全管理体制方面,有专家认为,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整合我国现有各部门、各级机构的大坝安全管理的技术力量,建立国家级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机构体系,统一协调和指导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行政和技术工作,以便促进大坝管理中的技术进步和科技含量的提高。
在大坝安全管理理念和技术方面,专家建议,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技术体系,将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贯穿于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行的全过程,积极开展有关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各种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安全评价导则、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分批分类制定大坝安全管理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