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于1936年参加过第二届大坝会议,但一直不是成员国。1973年1月15日,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J. Toran博士致信秘书长A.P. Janod先生,希望秘书长先生转送三封信,分别给中国驻法使馆官员Yen Hung Mo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Cheng Wan-Chen先生和第十一届大坝会议组委会。由于当时中国为非成员国,主席先生希望中国能派代表出席此次会议,以促进中国入会。1973年中国水利学会派代表参加了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国际大坝委员会第41届年会和第11届大会,代表团团长为张光斗院士。
1973年12月,中国申请加入国际大坝委员会,1974年4月在雅典第42届执行会议上正式通过,成为国家会员。
2009年6月8日,中国大坝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大坝委员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大坝协会,经民政部批准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一级协会。
一、组织机构沿革
第一届中国大坝委员会组织机构(1974-1984)
主席:严恺
副主席:李鹗鼎、赵传绍、张泽祯
秘书长:沈崇刚
第二届中国大坝委员会组织机构(1984-1992)
主席:严恺
副主席:李鹗鼎、张泽祯、赵传绍、潘家铮
秘书长:沈崇刚
副秘书长:张文正
第三届中国大坝委员会组织机构(1992-1999)
名誉主席:严恺、李鹗鼎
主席:潘家铮
副主席:沈崇刚、赵传绍、张津生
秘书长:沈崇刚
副秘书长:张文正
第四届中国大坝委员会组织机构(1999-2005)
名誉主席:潘家铮
主席:陆佑楣
副主席:朱尔明、周大兵、张津生、沈崇刚
秘书长:高季章
副秘书长:曹征齐、邴凤山、许可达、于文星、贾金生
第五届中国大坝委员会组织机构(2005-2008)
名誉主席:潘家铮
主席:陆佑楣
副主席(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柏乐、田 勇、朱尔明、汪洪、陈方枢、张廷克、周大兵、林初学、贺 恭、钟 俊、高季章、徐尚阁、矫 勇
常务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史立山、刘志广、陈 飞、邴凤山、陈洪斌、李赞堂、周厚贵、黄新生
秘书长:贾金生
第六届中国大坝委员会(第一届中国大坝协会)组织机构(2009-)
荣誉理事长:钱正英、张光斗、潘家铮、陆佑楣
理事长:汪恕诚
副理事长(按姓氏笔画排列):田 勇 刘志明 匡尚富 孙洪水 张建云 张 野 杨 淳 陈 飞 周大兵 林初学 钟 俊 晏志勇 贾金生 高安泽 寇 伟 矫 勇 程念高 廖义伟
常务理事(按姓氏笔画排列):马洪琪 孔宪京 王 浩 王爱国 史立山 刘志广 孙继昌 朱伯芳 吴中如 吴世勇 宋彦刚 张林 张超然 张楚汉 沈凤生 陈建春 陈厚群 陈洁钊 陈祖煜 周学文 周厚贵 岳 曦 林少明 林 皋 郑守仁 胡 斌 钮新强 党连文 殷保合 郭 潇 顾 洪 高季章 曹寅白 曹楚生 黄保东 董哲仁 蔡跃波 谭靖夷
秘书长:贾金生
注:民政部于2008年12月31日批准中国大坝委员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大坝协会,成为一级社会团体。
二、担任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副主席情况
1、1981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国际大坝委员会第49届执行会上,原电力工业部副部长李鹗鼎当选为国际大坝委员会副主席,任期为1981-1984年;
2、1988年在美国三藩市召开的国际大坝委员会第56届执行会上,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沈崇刚当选为国际大坝委员会副主席,任期为1988-1991年;
3、1997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国际大坝委员会第65届执行会上,原能源部水电开发司副司长、原三峡总公司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张津生当选为副主席,任期为1997-2000年;
4、2003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国际大坝委员会第71届执行会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金生当选为国际大坝委员会副主席,任期为2003-2006年;
5、2009年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的国际大坝委员会77届执行会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金生当选为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任期为2009-2012年。
三、中国大坝协会(中国大坝委员会)获奖情况
2000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大坝委员会执行会议上,提议对国际大坝委员会工作做过贡献,或在坝工方面有重大成绩的国际坝工专家授予荣誉奖。
2001年至今,每年的年会上都有2-3位专家获此奖章。
1、2002年9月22日至9月27日在巴西Iguassu市召开的国际大坝委员会第70届执行会议上,中国大坝委员会陆佑楣主席荣获国际大坝委员会奖。
2、2004年5月21日,在韩国汉城召开的国际大坝委员会第72届执行会议上。中国大坝委员会名誉主席潘家铮院士荣获2004年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奖章。
3、2007年6月29日,在俄罗斯圣彼德堡召开的国际大坝委员会第75届执行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朱伯芳荣获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奖。
四、担任历届大坝会议专题官员情况
国际大坝委员会于1928年7月6日在巴黎成立,自成立以来,每三年召开一次大会(受二战影响,1939、1942和1945年未能举行),讨论四个技术议题,第一届国际大坝会议于1933年6月至7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迄今共召开了二十三届,讨论了91个议题。第二十四届大坝会议将于2012年5月在日本京都召开,议题为第92-95题。
1、著名的泥沙专家钱宁先生曾担任过国际大坝委员会第14届大会(1982年5月3-7日,巴西圣保罗)第54题的总报告人;
第54题:水库泥沙及边坡稳定及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
2、水利部矫勇副部长担任过2000年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0届大会(9月22日至28日于北京)第78题主席和2003年第21届大会第81题主席。
第78题:大坝安全监测与坝基
第81题:有大坝的水利工程的经济评估
3、2006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郭军担任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2届大会第84题副主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所程晓陶所长担任第22届大会(2006年6月19-23日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第87题总报告人。
第84题:缩短大坝设计和施工时间、减少工程投资的技术措施
第87题:洪水、干旱的评估和管理
4、2009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贾金生副院长担任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3届大会第88题主席。
第88题:水电与大坝
五、中国大坝协会(中国大坝委员会)承办会议情况
中国大坝委员会于1987年在北京承办了第55届执行会议,有51个国家参加,来宾439人,并第一次举办了大坝与地震技术讨论会。2000年9月在北京承办了国际大坝委员会第68届年会和第20届大会,会议期间李鹏委员长接见中外贵宾,温家宝副总经理参加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另外举办了面板堆石坝国际研讨会和技术展览,共有来自69个国家的20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和技术展览。
除此之外,中国大坝委员会主办的主要国际学术研讨会有:
1.1991年主办第一届碾压混凝土国际研讨会
2.1999年主办第三届碾压混凝土国际研讨会
3.2004年主办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通过北京宣言
4. 2004年主办水电2004国际研讨会
5.2004年主办中、日、韩大坝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
6.2005年主办大坝安全与堤防隐患探测国际研讨会
7.2006年主办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
8.2007年主办现代坝工技术国际研讨会——暨中、日、韩、瑞大坝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交流会议
9.2007年主办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国际研讨会
10. 2007年1月主办绿色能源第一次论坛
11. 2007年12月主办绿色能源第二次论坛
12.2008年主办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关键技术进展专题研讨会
13. 2008年主办汶川地震与大坝建设专题论坛
14. 2008年主办大坝水下清淤与防渗技术研讨会
15.2009年主办地震与大坝安全国际研讨会第一次会议(北京)、第二次会议(成都)、第三次会议(巴西巴西利亚)
16. 2009年主办第一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成都)。
六、国际合作情况
中国大坝协会(中国大坝委员会)是中国坝工技术领域的国际活动窗口,旨在通过组织中国专家参与国际有关大坝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坝工及有关土木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为发挥这方面的作用,中国大坝协会(中国大坝委员会)积极与国际大坝委员会有关成员国加强合作。2000年9月,就碾压混凝土技术与西班牙大坝委员会签订了双方合作协议书;2004年,就坝工技术的发展与日本、韩国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书;2008年,就堆石坝技术与巴西大坝委员会签订了双方合作协议书。近几年,密切了与有关国家大坝委员会的关系,如德国、美国、挪威、土耳其、奥地利、希腊、瑞典等国家。
七、中国大坝协会(中国大坝委员会)出版物
中国大坝协会(中国大坝委员会)出版印刷了大量中、英文技术书籍、资料和会议论文集,主要有:
1. 群众建坝(Dam Construction By the Chinese People),1979年
2. 中国大坝——历史、现状和展望(Large Dams in China),1987年
3.中国大坝50年(Large Dams in China- A Fifty-Year Review),2000年
4.翻译出版国际大坝委员会126号公报《碾压混凝土坝发展水平和工程实例》,2006年
5. New Progress on RCC Dams,2007年
6. 中国大坝技术发展水平与工程实例,2007年
7. 翻译出版国际大坝委员会132号公报《国际共享河流开发利用的原则与实践》,2009年
8.现代堆石坝技术进展-2009年
9.Modern Rockfill Dams-2009年
自1991年以来,中国大坝协会(中国大坝委员会)主办的历次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均印刷出版了相应的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