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大坝安全与堤坝隐患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指南
·会议议程
·会议议题
·组织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
主办单位
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承办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协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国电大渡河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中国大坝委员会
全球水伙伴(中国)

水利部刘宁总工程师作主题报告
水利部总工程师 刘宁


摘要 本文对我国水库、堤防、水闸及灌渠等水工程建设及病险情况进行了概括总结,分析了水工程病害的成因;对水工程安全管理与评价、隐患监测探测和治理技术应用的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和分析;从可持续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高度,强调了做好水工程安全评价、隐患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做好水工程安全管理与评价、隐患探测与治理工作,提高监测、探测与治理技术水平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加强水工程安全评价、隐患治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水工程建设、病险情况概述及病害成因分析
1、我国已建成的水工程总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建成各类水库85160座,其中大型水库460座,中型水库2827座,小型水库81873座,总库容5542亿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年径流量的1/6,年供水能力约5000亿立方米,可为城市供水200亿立方米。随着2004年9月黄河公伯峡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开始发电,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已突破1亿千瓦。黄河小浪底、淮河临淮岗、嫩江尼尔基、广西百色等一批重点江河控制性工程相继完成或开工建设,在建和完成的大型水库51个。全国已建江河堤防总长度27.7万公里,建设各类海堤1.4万公里,累计达标堤防长度9.5万公里,其中大江大河干支流1、2级堤防达标2.27万公里,长江中下游干流3578公里的堤防加固工程已全面完成。全国有402处大型灌区,万亩以上的灌区共有5800处,小型塘堰等蓄水工程670多万处,机电泵站51.6万多处,有效灌溉面积8.44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3%。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05亿亩,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由“十五”初期的0.43提高到0.45。
2、水工程病害情况
(1)水库工程
据统计,目前全国病险水库有约3万座,占水库总数的36%,其中大中型水库的病险率接近30%,小型水库的病险率更高。在大中型病险水库中,其下游有大城市、铁路枢纽或重要设施的危险水库43座(其中大型35座,中型8座)。水库病害主要表现为:水库大坝防洪能力低;水库抗震标准不够;白蚁危害严重;坝体存在安全隐患;水库泄洪能力不足,溢洪道、泄洪涵闸冲刷严重,闸门与启闭机不配套、设备陈旧、老化锈蚀;水库管理设施简陋陈旧,缺少甚至根本没有观测设备等。长期以来,这些病险水库不但难以充分发挥防洪、供水、发电、灌溉等效益,工程本身也已成为安全度汛的薄弱环节和心腹之患,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2年底全国降等与报废的小型水库累计达4846座,其中小(1)型水库降等366座,报废224座;小(2)型水库降等2836座,报废1420座。随着水库运行年限的增加,还有一些水库需要进行降等报废。

(2)堤防工程
堤防的作用主要是限制洪水泛滥,保护居民安全和工农业生产;约束水流,提高河道的泄洪排沙能力,防止风暴潮的侵袭。目前一些堤防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防洪标准低。大部分河流堤防标准只有10~20年一遇,堤身断面单薄,堤顶宽度和高度不够。一些中小河流处于不设防状态。
二是基础条件差、渗漏严重。长江中下游3万多公里的堤防都是修筑在第四纪冲积平原上,干堤堤基多为二元(或多元)结构,堤基上部为弱透水粘土或壤土覆盖层,一般只有1~3m厚,最厚的也只有3~10m,其下部为强透水的砂卵石层,厚度可达百余米。嫩江、松花江流域堤基大部分是砂壤土和粉细砂,渗透系数大。由于一些堤防的基础大部分未进行过处理,在高水位洪水下,极易形成管涌,发生渗透稳定破坏。
三是堤身质量差,隐患多。一些加高培厚形成的堤防,堤身压实标准和密实程度难以满足要求。另外,由于管理等方面原因,堤内白蚁、鼠、猎、蛇等动物破坏,形成空洞,造成堤身产生裂缝、塌陷、散浸等险情。
四是险工险段多,崩岸风险大。一些堤防的堤身质量不均匀,筑堤土质差,很多由砂质土筑成,抗冲能力差,形成险工险段。由于历年不能彻底处理,每到汛期险象环生。另外,由于河势经常发生变化,不断冲刷堤脚,加之堤防抗冲性能差,容易造成崩岸险情。
五是违章建筑、堤后取土坑塘多。许多堤防堤坡房屋密集,堤后水塘密布,一旦出现险情,发现困难,贻误抢险时机。
(3)水闸工程
全国共有大型病险水闸260座,约占大型水闸总数的54%;中型水闸1522座,约占中型水闸总数的46%。根据对390座大型和重点中型病险水闸存在问题的分析,结果见下表:

(4)灌溉工程
我国现有的灌溉工程设施由于受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等问题,许多工程设施已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据调查统计,全国402处大型灌区,完成投资不足设计投资的50%,建筑物配套率不足70%,骨干工程损坏率达40%,渠首建筑物严重老化损坏的占70%;100处灌区的末级渠道衬砌率只有5%,建筑物配套率仅为30%,基本没有量水设施;500座大型泵站中,有350座严重老化,设备严重损坏, 老化损坏率占70%。
3、水工程病害的成因分析
我国水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工程绝大部分兴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受当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工程存在着病险隐患,特别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呈现出了病险多、病险重、治理难的趋势,究其原因,如果形象的说,可简单表述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具体成因分析如下:
(1)先天不足--工程标准偏低。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水文系列资料的延长,特别是受实测大洪水系列资料的影响,重新核定水工程抗御洪水标准后,低于国家标准。比如,“75•8”大水后,要求很多水库进行保坝洪水计算复核,并将PMF作为校核洪水,实际上,很多水库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二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工程建设规程和规范的要求在不断强化和提高(如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的制定),原有已建成的水工程需要遵循新的标准,按照这样的要求就有许多水库需要加高或增建泄洪设施;也有一些水库因国家地震烈度区的重新划定而不能满足新的抗震要求,需要进行动载响应的分析评价;三是我国大型水库的75%、中型水库的67%、小型水库的90%建成于1957年至1977年,这些水库“三边”工程多,设计质量差;过分强调“多快
 
( 发布时间: 2005-11-01 11:20)

 管理维护:中国水科院信息网络中心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4/10 08: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