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汪闻韶院士优秀论文奖专题 >> 汪闻韶院士夫妇事迹
汪妈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
发布时间: 2011-05-04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汪闻韶院士辞世已有三年多了。这些年来,每每忆及往事,与汪院士夫妇的交往和接触总会使我感慨良多。自我2002年调到岩土所工作后,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我与汪院士一家经常有所交往。透过与两位老人点滴事例的接触,使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家庭朴实、儒雅的氛围。虽然我不懂得汪院士高深的学问,但他那“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高尚品质,确实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有关回忆汪院士的文章已经很多了,而我这里只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记述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汪闻韶院士的夫人¾严素秋女士(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汪妈妈)留给我心灵的感触。

名门之后,玉质天成

以前,很多人以为汪妈妈是出身贫苦的农民家庭,而事实上,她是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名门之后。汪妈妈的父亲严绍曾,字贯公,江苏扬州江都仙女镇人,清朝末年的进士。曾执教清肃亲王第十六子(光绪的堂弟)。严贯公虽然学达进士,但无意为官,在当地塾馆讲书,门生众多,极受尊重。新中国成立后,严贯公受聘为江苏省文史馆员,1958年辞世,享年84岁,被誉为清末名儒。

汪妈妈与父亲和小儿子在扬州合影(1956年5月)

汪妈妈的父亲为人耿直,在日军占领期间,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坚决不去日伪政府做官,因此导致家道清贫。但尽管如此,严素秋仍秉承家族一贯的书香门风,努力向学,小学毕业后,她即考入了当时竞争非常激烈的扬州中学,这是一所名人辈出、享誉中外的著名学府。

1935年秋,汪闻韶的父亲、中央大学畜牧系教授在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举办乳业训练班,作为女子生活部学生的严素秋被扬州中学选派至训练班学习。在训练班期间,严素秋学习努力、工作勤劳,其结业成绩优秀,为全班之首。而更为突出的是,她品性诚实、生活俭省、为人忠厚。记得在我和汪妈妈聊天时,汪妈妈曾回忆起她在南京学习时的经历,当时训练班的学习和工作十分紧张和辛苦,白天既要学习,还要在奶牛场实习,一天只有几个铜板的伙食费,但她却不以为苦,一心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尽管当时家中清贫,但她却丝毫没有追求金钱的欲望。汪妈妈曾经对我说过,在南京期间,汪闻韶的父亲曾让她到家中抄写资料,当时书桌上经常散布着铜币,也没有具体的数目。但她却毫无所动,视若无睹,总是心无旁骛地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每次听汪妈妈讲述往事之后,我自己常常想,这些平凡、细小的事例看似虽不起眼,但却折射出一个平凡的女人勤奋、诚实、善良的品质。正是由于汪妈妈这种勤恳朴实、诚实善良的品格,给汪闻韶的父亲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也成就了她与汪闻韶一生珠联璧合的姻缘。

尽管汪闻韶与严素秋订婚前素昧平生,只是在父母的牵线搭桥下结合的,但两人所共有的朴实、善良的品质,以及两家世代相续的书香门风却使两人一见如故。晚年谈及自己的婚姻生活时,汪院士曾多次说过:“我和素秋结婚几十年来,虽然没有现在年轻人花前月下的浪漫,但我们很幸福”。

在我和汪妈妈的接触中,我时常能感受到她勤奋学习的精神和对新知识的追求。晚年的汪妈妈尽管视力下降,但她仍然坚持每天拿着放大镜读书看报。和她一起交谈,老人家对时事的敏锐和新知识的把握,常令我惊异且自愧不如。年轻的时候,由于家境的贫寒,严素秋的父母准备让她初中毕业后即参加工作,以接济家用,但她仍然愿意继续读书。订婚后,在汪闻韶父母的资助下,严素秋选择了继续上高中学习,只是由于日本的侵华战争,中断了她的学业,不得已她才回到了扬州江都。新中国成立前,严素秋曾担任小学教师。对待工作,她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记得汪妈妈曾自豪地告诉我,她所教过的学生都对她的课印象深刻,评价甚高。

新中国成立后,留学美国的汪闻韶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回国工作。为全力支持汪闻韶的科研事业,汪妈妈辞去了小学教师的工作,从此开始了相夫教子、默默奉献的另一段人生事业。

相濡以沫,爱情坚贞

汪闻韶与严素秋是在父亲的介绍和母亲的促成下结合的。自1936年7月在苏州订婚,到1946年1月在重庆正式结婚,再到2007年10月汪闻韶去世,汪妈妈与汪院士相伴相依一同走过了71年漫漫人生路程。这期间,伴随着艰难时世的风云变幻,国家与民族命运的跌宕起伏,严素秋和汪闻韶也经历了许多的离散、困厄、艰辛和危难。但无论生活如何艰难困苦,两人一直怀着对爱情的坚贞,不离不弃地相望相守,相濡以沫的一路同行,共同谱写出一曲美好的爱的篇章。

在和汪妈妈交往的过程中,汪妈妈曾多次向我忆及年轻时的往事,尤其是抗战期间她与汪闻韶多年分别时的艰辛。1936年汪闻韶与严素秋订婚后,1937年6月,严素秋从扬州中学女子生活部毕业,随即被聘赴上海生生牛奶场工作。不久,严素秋因事回扬州,路过苏州,特地前往拜见汪闻韶的祖母。离开苏州之日,汪闻韶亲自摇船沿外城河,送她到平门火车站。由于木船靠岸处离车站还有约二百步,汪闻韶先让家里仆人送她进站,自己留船上看船。待仆人回船,汪闻韶再匆匆赶去车站时,火车已开动。由于此后不久,1937年8月13日上海“八、一三”事变暴发,日军入侵华东,苏州、扬州均遭兵燹之祸,汪闻韶和严素秋这一对已经订婚的恋人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隔别,因此,这一次送别给汪闻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晚年的汪院士在他的《人生散忆》中,曾十分深情地回忆起这次送别的细节。

汪妈妈(17岁时)在上海生生牛奶场工作

由于战争的突然爆发,严素秋中断了高中学业,回到扬州江都老家。而汪闻韶则随父母加入了中央大学南迁逃难的旅程。1938年,汪闻韶考入中央大学水利系,1943年汪闻韶毕业后赴甘肃水利林牧公司张掖工作站工作,1945年调任黄委宁夏灌溉工程总队工作,1945年底,汪闻韶因母亲病故返回重庆,1946年初,汪闻韶父亲从美国考察回国自苏州携严素秋至重庆与汪闻韶完婚。在这颠沛流离的漫漫岁月中,严素秋苦苦相守了8年多,这期间,维系她心中思念的精神支柱和坚定的信物就是汪闻韶的一封看似流水账的来信。汪妈妈告诉我,在这8年多漫长的分别期间,曾有人劝她放弃了算了,也有人向她提亲。但她对汪闻韶的品性坚信不疑,对心中爱人的期待坚贞不渝。从17岁订婚到26岁结婚,9年天各一方的牵挂、忧虑,3000多个日日夜夜的企盼、思念和煎熬,这需要何等坚强的毅力啊。每当我听到汪妈妈和我谈及这段经历,看到她老人家挂在脸上的幸福笑容,我都会深深地感动不已。这种坚贞的爱情,其牢固的基础就是两个人的志同道合、心灵相契。

结婚一年后,为了一展心中科学报国的宏大愿望,汪闻韶远渡重洋赴美留学。原打算赴美后很快就学成回国,谁知时局变幻,这一去竟又是7年之久。汪闻韶和严素秋这一对刚刚开始享受平静家庭生活的夫妻,又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别离,分别之时,严素秋已怀有身孕,他们的大女儿刚刚1岁。为了让汪闻韶安心地攻读学业,严素秋一边抚养年幼的女儿,一边照顾年迈的公公,一个人默默地承担了家庭的重任。

1951年夏,汪闻韶的父亲因肺动脉突然破裂病逝,而此时由于朝鲜战争的缘故,美方禁止中国留学生离境,汪闻韶无法回国。为全力负担家庭生计,严素秋将两个孩子(大儿子是汪闻韶出国后出生的)托邻居照顾,自己到小学任教,同时每周还要到工人夜校兼课。尽管当时的生活步履维艰,但汪妈妈却从无抱怨,也从未向远隔重洋的汪闻韶透露半分。她以自己默默的支撑,全力支持着丈夫的学业。

汪妈妈任小学教师时的照片(1953年)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在不了解情况的外人看来,汪闻韶夫妇两人一个是名满天下的著名岩土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土动力学学科的奠基人,一个是默默无闻,一心操持家务的家庭妇女,看起来似乎并不般配。但在与汪闻韶院士一家的长期接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充满温馨快乐、和谐幸福的家庭。汪院士在世时,每次我去他家中,总能看到汪妈妈在不停地忙碌,老两口谈笑风生、相敬如宾。从他们情不自禁地相互对视的眼神里,我读到了他们内心深处浓浓的爱意和默契。他们的住所虽然简陋,家具也十分陈旧,但屋子却收拾得整整齐齐、窗明几净。

人们都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位伟大的女人。在我的心目中,汪妈妈就是这样的典范,她为丈夫的事业默默奉献了自己的许多、许多……。汪院士曾经深情地说过:“我能够全力贯注于科学技术事业,是因为我有一位全力承担我家庭事务的夫人严素秋,她为我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我是非常感谢她的”。

1954年,汪闻韶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返回祖国,分别7年的夫妻终于得以在南京团聚。1956年,汪闻韶从南京调往北京,加入新组建的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一家也从南京搬到北京。在这期间,他们的小儿子也降生了。当时,3个孩子中小的4个月,大的也仅有10岁。为了支持汪闻韶的科研事业,严素秋这位扬州中学的高材生放弃了各种各样的工作机会,全力以赴地操持家务、相夫教子。

在我的印象中,汪院士一生专注于学问,对家务事几乎是从不过问,而汪妈妈也尽力做到不让汪院士为任何生活的琐事分心。老两口虽然生活简朴,每天粗菜淡饭,但汪妈妈总是会把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荤素可口。为了让汪院士能吃上新鲜蔬菜,汪妈妈经常骑自行车去很远的菜市场买农民直接运来的蔬菜。

在我到岩土所工作后,曾有几次汪院士生病住院。每次我去医院看望汪院士时,总会看到汪妈妈在病房悉心地照料汪院士。考虑到汪妈妈已是一位80多岁高龄的老人了,我劝她找个护工照看汪院士,但汪妈妈坚决不同意,她总是说:“由我自己亲自照顾,我心里踏实”。晚年的汪院士由于患骨关节病腿脚不方便,为了让汪院士多呼吸新鲜空气,天气好的时候,汪妈妈总会陪着汪院士在院里散步。两位老人,一个拄着拐杖,一个拎着菜篮,缓步而行,还不时地亲切轻声交谈。每当我看到这感人的场景,总会感受到两位老人相依相伴的温馨,也禁不住深深为之动容。

汪妈妈老两口在北京植物园(2003年)

“文革”期间的1969年到1972年,汪闻韶被下放到河南平舆县五七干校劳动,当了一个饲养员,每天喂牛、喂马、喂驴、煮饲料、起牲口圈,经常半夜起来喂牲口,觉也睡不好,还不幸患上了疟疾。每当回想这段艰难时日,汪妈妈总是心疼地说:“我当时担心他挺不过来,他从没干过这种活,更不用说养牲口了。我是参加过养牛训练的,我想换他回来,但革委会不让”。朴素的话语,透露出汪妈妈深情的关切。她是宁愿自己遭受再大的苦累,也决不让自己心爱的丈夫受半点辛苦、委屈。我记得曾有这样一个说法,爱情的最高境界之一就是双方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为了爱人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但事实上是言易行难,我想,汪妈妈和汪院士之间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美好的境界。

2002年夏天,汪院士因胸闷住院检查,汪妈妈一次次往返水科院和友谊医院去看望。在汪院士要出院前一天,汪妈妈特意买了3个大西瓜,准备招待汪院士出院回家。每个瓜十几斤重, 汪妈妈分3趟才拎上4楼,每上两层台阶就要歇一歇,不知歇了多少次,才把西瓜运回了家。每次汪妈妈提及此事时,总是笑着把它当作一件趣事谈起。但在我看来,这些小事反映的却是汪妈妈无私奉献的伟大品格。

正是由于汪妈妈无微不至的照料、默默无闻的奉献,汪院士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钟爱的科学研究事业中。“文革”结束后,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汪闻韶拼命地工作,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1980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今称院士),1992年被建设部授予“全国抗震防灾先进工作者”的称号,1993年获茅以升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奖。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也浸透着汪妈妈辛勤付出的汗水。

淡泊名利,热心公益

汪院士和汪妈妈一辈子勤劳朴实,从不贪图享受。改革开放前,作为留美博士和科学院学部委员,汪闻韶的工资相对较高,但他和汪妈妈一直是粗茶淡饭,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汪院士一家一直居住在4层的3居室,两位老人上下楼非常辛苦。但尽管如此,汪妈妈却从不向院领导抱怨,每次分房,他们总是主动放弃,把分房的机会让给年轻的工程师。直到晚年汪院士腿脚不便,他才同意将住房调整到2层的一个小四居旧房。

我到岩土所工作后,初次去汪院士家拜访,走进屋里,看到家具陈设之简朴,简直令我难以相信这是一个声名卓著的院士的家居,只有触目可及的书籍、报刊方使我感受到这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浓厚的书香氛围。

2007年3月15日汪院士88岁生日合影

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秀楷模,汪院士和汪妈妈一生淡泊名利,为人豁达大度,从来不向单位和组织提出任何个人的要求,也从来不利用自己的地位为个人谋利。他们在生活上省吃俭用,处处节俭,但却在各项救灾和公益资助活动中慷慨捐助,奉献爱心。汪院士生前曾多次表示愿将自己的积蓄捐献国家,用于促进国家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但由于他的突然病逝,未及留下遗嘱。汪院士去世后不久,汪妈妈刚刚处理完丈夫的后事,就匆匆找到所里,将捐赠的50万元存折托我转交水科院领导。我劝她无需这么着急捐赠,最好能留一些钱自用并给子女,但她却执意尽快完成捐赠,以了却汪院士生前的愿望。

晚年的汪院士身体状况不佳,经常要去医院看医生。我曾主动告诉汪妈妈去医院的时候尽管和所里打招呼,由所里安排车子送汪院士去医院。但汪妈妈为了不给所里添麻烦,总是悄悄地和汪院士乘公共汽车往返。有几次汪院士住院,我开车接送汪妈妈往返医院看望,事后,汪妈妈竟找到我,执意要支付用车的汽油费。从这些小事可以看出汪妈妈是如何地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她自己可以为公益事业付出很多,但却从不愿意占公家一点便宜。

汪院士去世后,汪妈妈在女儿的陪伴和照顾下,依然过着平淡而朴素的生活。她很要强,每天尽量自己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同时,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看书读报,关心时事。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南方雪灾、2010年舟曲泥石流……,许多重大事件发生时,汪妈妈总是积极捐款、捐物,而且经常是在居委会捐一份,又到岩土所捐一份。我有时去看望汪妈妈,给她送去一些水果、食品,老人家总舍不得吃,时常又会转送别人。

在我去看望汪妈妈的时候,汪妈妈时常会和我谈起她对人生、金钱的看法。在汪妈妈看来,一切的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无可留恋。人应该简单、朴素而愉快地生活,心灵平静和身心的健康是快乐生活的根本。汪妈妈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从汪妈妈的点滴事例和她的一言一行,使我深深感受到这位平凡而伟大女性身上所体现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其实人生短暂、荣耀虚无,所谓名利转瞬即逝。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每一天都应该像汪妈妈这样过得淡泊、磊落、乐观、豁达。

在子女的教育上,汪妈妈也总是用自己朴素、淡泊的人生观对下一代言传身教,并鼓励他们踏实做人、勤奋做事。在汪妈妈和汪院士的教育和影响下,他们的三个子女和孙辈均继承了家族朴素、勤奋的家风,两个儿子学业有成,目前都在国外工作。大女儿也十分孝顺,退休后尽心尽力地陪伴、照顾汪妈妈的晚年生活。每每谈及这些,汪妈妈总是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记得每次我和汪妈妈交流时,汪妈妈总是说汪闻韶一生为人正直、心地善良,所以去世时毫无痛苦,走的非常平静、安详。其实,在我看来,汪妈妈本人何尝不是一位勤劳、朴实、正直、善良的伟大女性,她的所言所行集中体现了我们国家杰出知识女性的优秀品质。

“好人一生平安、幸福”。我衷心地祝愿汪妈妈健康、长寿,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所 郑卫东 2011年三八妇女节前夕 于北京)

 
主办:中国大坝协会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4/10 08: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