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宁副部长与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合影
在国际大坝委员会第84届年会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6年5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副部长刘宁)
尊敬的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斯莱斯先生,
尊敬的南非水利卫生部部长莫康亚娜女士,
尊敬的摩洛哥水利部部长阿菲拉尔女士,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国际大坝委员会第84届年会“确保发展中国家大坝合理开发、运行和维护的新技术”国际研讨会隆重开幕,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人类历史发展表明,建设水库大坝,对自然界的水进行合理调蓄,是防治水患、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措施,也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水库大坝在防洪、发电、供水、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受特殊地理位置、人口增长、水资源禀赋条件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中国目前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并存,水资源管理任务艰巨。中国新一届政府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民生福祉改善,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江河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保障了大江大河的安澜;中国以占世界6%的淡水资源和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0%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已累计解决了5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水与卫生千年发展目标。
在过去五年里,中国政府持续增加对水利的投入,中国迎来了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水工程建设高峰,极大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总体来看,当今水工程建设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是兴建防洪工程保障经济社会安全发展;
二是以人为本的民生水工程建设广为推开;
三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得到进一步推动;
四是大规模水电工程建设高潮迭起;
五是跨流域引调水、抽水蓄能工程建设备受瞩目。
中国的水工程建设,既有传统水利理念的传承,又有新时期治水思路的创新,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丰富理论与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紧密交织,形成了建设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完整、先进技术体系,成就巨大。展望全世界水库大坝的未来,建设和发展还面临巨大挑战:
一是300m级特高坝安全建设存在挑战。中国已建在建坝高大于200m的特高坝18座,拟建待建的还有20多座特高坝,全世界有不少大坝高度在300m级。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尤其高寒、高海拔、地质条件复杂等条件下特高坝的安全建设关键技术,同时,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的工程建设理念,实现人水和谐的水工程建设。
二是众多长期服役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存在挑战。世界上很多国家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中国已建各类水库9.8万座,其中约1/3的大坝运行超过50年。早期建设的工程,存在防洪标准偏低、泄洪设施规模不足、老化等安全隐患和淤积严重等问题。近十年,中国政府投入2000多亿资金,对5.6万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水库大坝整体安全状况得到改善。随着工程运行年限的增加,未来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任务依然艰巨。
三是面广量大的中小型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需要新技术。为了解决工程性缺水难题,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继续加大水利投资,建设大量的中小型水资源配置工程。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极端气候事件使得大坝防洪安全风险增大,众多中小型水库建设对经济优越、施工便捷、环境友好,且漫顶不溃的新型筑坝技术有很大需求。中国专家于2009年提出胶结颗粒料坝新坝型,得到了国际大坝委员会的支持,成立了专委会,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水工程建设意义重大。中国水利部、科技部列了专项经费,以支持新技术在中国的研究和工程应用。
2012年,国际大坝委员会在日本东京发布了《储水设施与可持续发展》世界宣言,指出“人类正面临着比过去更加严峻的水形势…呼吁全世界共同努力,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发展储水基础设施”。本届研讨会的主题为“确保发展中国家大坝合理开发、运行和维护的新技术”,是对宣言的积极响应,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水利部愿意借助这一平台,与世界各国共同探讨与大坝建设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开发、运行和维护新技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一如既往地参与、促进与世界各国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发展中国家大坝建设和水电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最后,预祝本次国际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