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国际大坝委员会第76届年会工作报告
参加国际大坝委员会第76届年会工作报告

参加国际大坝委员会索菲亚年会

(第76届ICOLD会议)

工 作 报 告

    国际大坝委员会第76届年会于2008年6月2日至6月6日在保加利亚索菲亚召开,会后考察时间是6月7日至6月11日。会议由保加利亚大坝委员会具体承办,除安排了第76届执行会议和各专业委员会会议外,会议组委会还安排了“大坝运行、维护和更新改造”专题研讨会等活动。来自近60个国家的64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届会议。
    为了积极参与国际大坝委员会的活动,广泛进行学术交流,在水利部、三峡总公司等单位的领导下,在流域委、水电流域开发公司、高校、设计和科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大坝委员会组织了以大坝会秘书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贾金生副院长为团长的27人代表团(名单见附件)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水利部及直属单位(长委、淮委、珠委、海委、水科院、南科院、小浪底建管局)15人,三峡总公司5人,中国国电集团公司2人,中电投、大唐2人,武汉大学1人,青岛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等单位2人。参加此次会议的领导和专家有:三峡总公司冯正鹏副局长、中国水科院陈厚群院士、龙滩水电开发公司龙先进副总经理、国电四川阿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筹)陈建春主任等。西班牙坝工专家Eugenio VALLARINO先生和法国坝工专家François LEMPERIERE先生获得了国际大坝会荣誉奖(每年两名,我国陆佑楣、潘家铮、朱伯芳院士先后于2002年、2004年和2007年获奖)。
    第76届年会安排:官员会议一天,专业委员会会议一天,执行会议一天,专题研讨会议一天。执行会议上参与非洲——澳洲区副主席竞选的有南非大坝委员会推荐的P. Mulvihill先生(新西兰)和马里大坝委员会推荐的E. EKPO (尼日利亚)先生。经过投票选举,新西兰的P. Mulvihill先生当选为国际大坝委员会非洲——澳洲区副主席,任期为2008年~2011年。由委内瑞拉大坝委员会推荐的A. MARULANDA (哥伦比亚)当选为第六位副主席,参与第六位副主席竞选的还有中国大坝委员会推荐的R. Charlwood先生,R. Charlwood先生以  票失利而没有当选。目前国际大坝委员会官员为:主席Luis Berga(西班牙),副主席: Tardieu(法国)、Naurer(巴西)、Maria Bartsch(瑞典)、N. Matsumoto(日本)、P. Mulvihill先生(新西兰)、A. Marulanda (哥伦比亚)。会上确定由越南为国际大坝委员会2010年第78届年会承办国。埃及大坝委员会、中国大坝委员会和日本大坝委员会申请承办2012年大坝会议,并播放了宣传片;瑞典大坝会、挪威大坝会和布基纳法索大坝会申请承办2011年第79年会;2010年年会和2012年大会承办国将于2009年巴西利亚国际大坝委员会第77届执行会上投票选定。美国申请承办2013年国际大坝委员会年会。
    执行会上新成立了“气候变化与水库大坝”(Committee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Dams, Reservoirs and the Associated Water Resources)专业委员会;坝与调水专委会、水库泥沙淤积专委会、大坝登记专委会、坝在流域开发中的作用专委会、大坝节省投资专委会、工作延长两年至2010年,公共关系及教育专委会工作延长3年至2011年,财务与咨询专委会工作延长1年至2009年。大坝工程的管理特别委员会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委员会工作结束。目前国际大坝委员会共有25个专业委员会,中国共有23位专家分别担任24个专业专委会的中国委员,新成立的专委会委员尚需推选。
    本次年会中,中国有多位专家参加或者列席了专业委员会会议,其中,中国水科院的陈厚群院士参加了大坝抗震专委会会议,贾金生副院长参加了大坝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和国际大坝委员会章程委员会会议;南京水利科学研究的郦能惠教高参加了坝的填筑材料专业委会会议;武汉大学水电学院陈胜宏教授参加了大坝设计计算分析专业委员会会议;国电四川阿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筹)陈建春主任参加了地下水坝专委会会议;珠委刘小曼处长列席了小坝专委会会议,夏世法博士列席了大坝安全专委会会议。由日本大坝委员会承办的今年亚太分会会议上,各国参会代表汇报了近几年的工作进展及未来工作计划,中国大坝委员会贾金生秘书长等参加了会议。
    6月4日召开了“大坝运行维护和更新改造”专题研讨会,会议议题为:(1)大坝运行经验、问题及案例研究(洪水、地震、坝基、渗漏、内部溶蚀、老化、材料变质等)(2)大坝监测新技术和新发展趋势;(3)大坝更新改造,安全新要求(洪水、地震、科技开发等)。中国共提交了16篇文章。保加利亚政府对本次会议十分重视,经济与能源部部长、常务副部长,水利部部长等政府官员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了致词。 中国共有3位专家在大会上作技术报告。贾金生秘书长以“中国大坝安全及老混凝土坝寿命评估”为题介绍了中国在延长大坝寿命方面的技术成就;三峡总公司代表介绍了三峡工程建设中开发并应用的新技术。中国工程院陈厚群院士应大会组委会特别邀请发表了“中国5-12地震中大坝安全性状”的专题报告。中国汶川特大地震举世震惊,震区内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危更是牵动着国际业界专家的心弦,与会代表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和兴致。陈院士以紫坪铺、沙牌、碧口、宝珠寺四个工程为典型,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遭受特大地震后的安全性状,以及中国政府对大坝安危的关心和在防治次生灾害方面的努力。报告准备得充分,内容精彩,赢得了与会代表的赞誉。
    此次会议中国大坝委员会参加了会议技术展览,散发了《中国大坝建设技术进展与工程实例》一书、汶川地震介绍、中国大坝统计宣传册。参加技术展览的单位还有:巴西大坝委员会、俄罗期大坝委员会(Vniig)等24家单位、代表团有17人参加了会后工程技术考察。中国大坝委员会在国际大坝委员会执行会议上提出了申办2012年国际大坝会议的申请,播放了DVD宣传片,并向各国代表散发领带(小丝巾),以示友好。散发的资料和礼品受到如会代表的欢迎,收效良好。
    我国代表在本次会议期间,严格遵守外事纪律,积极参加各专业委员会会议、学术研讨会、会后技术考察以及其它各项活动,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就参加此次年会,代表团成员各自写了收获体会,汇总如下:

    一、会议组织

    保加利亚方面对本次年会非常重视,在组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此次会议从会议注册、收费、住宿安排、技术参观等都委托了一家会议公司,因此各项服务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工作人员的英语水平比较高、各项技术资料准备齐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保加利亚大坝工程

    1、水资源状况
    保加利亚国土面积11.0630万平方公里,人口730万(2006年7月)。年平均降雨量为673毫米。年平均总降水量约为730亿方,年平均径流量为195亿方。春天降雨量丰沛,约占年平均总降水量的70%,夏天仅有7%。保加利亚全国水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64亿千瓦时/年。技术可开发量为150亿千瓦时/年。经济可开发量最多为120亿千瓦时/年,(273万千瓦)。目前大约33%的技术可开发量已被开发。
    2、大坝与水电开发
    根据国际大坝委员会统计标准,保加利亚现有30m以上大坝215座。其中15座混凝土大坝,200座土石坝。总库容为76亿方。
    目前总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水电站发电量为32.95亿千瓦时/年,2004年实际发电32.9亿千瓦时/年,水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9%。运行中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为93.7万千瓦。2004年抽水蓄能电站发电2.9亿千瓦时。在建水电站的装机量为8.6万千瓦,已规划19万千瓦。
保加利亚目前在建或规划的水电项目为:
    (1) Tsankov  kamak水电站:建在 Vacha河上,距下游Devin 镇15Km, Devin镇位于Rhodope山区。该工程将建一个130米高的拱坝和一个装机容量为8万千瓦的水电站。国家电力公司已与Alpino Mayereder Ban,VA,奥地利Andritz、Poyry等公司签订了金额2亿欧元的合同。电站预计2007年投入使用。
    (2) Gorna  Arda梯级水电站项目:在Rhodope 山Arda河上游建三座坝高100米的水电站。计划总装机容量为17万千瓦,年发电量4.5亿千瓦时。
    (3) 修建Yadenitsa面板坝: 100米高,7米长的隧道,用以增加下游Chaira抽水蓄能电站库容。(气轮装机容量为86.4万千瓦)。
    (4) Natsionalna  Elektricheska  Kompania (NEK) 将对Dolna Ardack项目中的3座水电站的装机扩容:Kardjali水电站4台发电机组到10.6万千瓦,Studon  Kladonez水电站 4台机组到6万千瓦,Ivailovgrad 3台发电机组到10.35万千瓦。电站预计2010年投入使用,总装机容量也增加到33.1万千瓦。
    (5) Studen Kladenets水电站正在升级改造。现在总装机为5.6万千瓦,将新增装机为1.4万千瓦和0.2万千瓦的两台机组。升级工程预计2010年完工。60m的混凝土重力坝于2008年建成。
    (6) Orpheus水电站计划再改进。位于Vacha梯级电站上,在Vacha大坝的下游。总装机容量为16万千瓦, 年发电量为2.2919亿千瓦时。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高144.5m,总库容2.26亿方。
    3、保加利亚小水电
    保加利亚小水电的蕴藏发电量为9.21亿千瓦时/年(23.7万千瓦)。已建的49座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525万千瓦(2.1162千瓦时/年),均属国家电力公司。目前有10座小水电站在建,总装机量为0.6万千瓦,这些小电站主要由私营公司建造,已规划的小水电站至少45座,总装机量为2万千瓦。
    4、其它
    保加利亚水利部负责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国家目前有水法、环境保护法和一些环境保护指导方针。所有项目都需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估,地方政府也必须参与到新建项目的审批工作中。

    三、保加利亚Tsankov Kamak 水电工程参观

    Tsankov Kamak 水电工程位于保加利亚与希腊接壤的Rhodopes山区,属于保加利亚Vacha河梯级开发项目的一部分。修建Tsankov Kamak 水电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开发此段河流蕴藏的丰富水能进行发电,以提高保加利亚电网的供电能力并有效减少CO2的排放量(每年减少约200000吨)。该工程是保加利亚和奥地利两国政府根据谅解备忘录,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第一个试验联合执行项目。
    Tsankov Kamak 水电工程主要包括Tsankov Kamak大坝、库容为1.1亿方的水库以及装机容量为8.5万千瓦的电站厂房,整个工程的设计施工工期为2004年7月~2009年年底。
    Tsankov Kamak 水电工程业主为保加利亚国家电力公司(NEK),工程总预算2.2亿欧元,在没有任何政府担保条件下,全部由NEK通过银行和出口资金信贷机构融资,因此本次融资被欧洲贸易财经杂志称为“2003年度交易”。主要承包商为3家公司联合体(奥地利VA TECH Hydro公司,负责机电设备部分;保加利亚Alpine Mayreder Bau Gmbh公司,负责土建部分;保加利亚Verbundplan Gmbh公司,负责工程服务设施部分)。
    1、施工导流及开挖工作
    施工导流系统包括一条导流洞及上、下游围堰。导流系统是按照20年一遇洪水(设计流量为450m3/s)进行设计的,导流洞长度为493m。
    在大坝浇筑混凝土前,坝基开挖工程量约41万方,消力池开挖工程量约21万方,另外现场安置及道路开挖工程量约20万方。
    2、大坝设计及施工
    Tsankov Kamak大坝设计为常态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130.5m,坝拱为抛物线型,并且所有坝拱关于坝轴线对称布置。大坝坝顶长度480m,弦长376m。大坝最高坝段坝基宽度为27.6m,坝顶宽度为8.8m。大坝泄洪系统包括4个溢流表孔和2个泄流底孔,都是通过自由挑流进入下游消力池。
    大坝和消力池总共需要约60万方混凝土。众所周知,混凝土浇筑后的发热量是与混凝土浇筑温度及水泥用量成正比的。虽然在大坝施工过程中采用了特殊的低热水泥,但大坝温度场仿真计算表明在大坝内部布设水管对混凝土冷却以进行接缝灌浆也是必不可少的,总共31.5万方混凝土需要进行冷却。生产能力为150m3/h的混凝土拌合楼位于左岸,保证了大坝混凝土的连续浇筑。为了将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控制在12℃以内,拌合楼配备了专门的制冷厂对拌合楼内的混凝土进行冷却降温。
    混凝土所需要的骨料也是在现场生产。在临近的Zabral地区,建立了骨料粉碎、筛选及冲洗系统,以生产6种不同粒径的混凝土骨料来满足大坝不同部位混凝土分区的要求。
    目前大坝已累计浇筑混凝土10余万方。
    3、电站设计及施工
    主电站从Tsankov水库引水发电,包括进水口、竖井、倾斜的压力水管和电站前的支管。
    主电站进水口位于Gashnya河(Vacha河的一条支流)峡谷。Gashnya河谷的一部分在蓄水后将会被淹没,而河谷的左、右岸及底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喀斯特地形。因此,为了防止库水渗漏,必须在河谷两岸及底部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长度为1000m渗漏严重区域的两岸和河谷底部采用了土工膜进行覆盖,并对这部分区域上、下游设置灌浆帷幕以防止渗漏。另外,对河谷左右岸坡喷射混凝土至687m高程。
    进水口底高程为661.00m,顶高程为669.50m,进水口顶高程在死水位以下0.5m。水流经过进水口进入竖直通道,然后进入直径为7.0m的混凝土隧洞,隧洞直径由7.0m渐变至末端的4.40m后与竖井相连。带有钢衬的竖向压力井位于650.60m高程处,长度为42.72m。在607.88m高程处有一弯管与倾斜的压力钢管相连,压力钢管长515m,其坡比为0.1,在末端部分通过弯管连接变为水平向。叉管中心点后压力钢管长18m。压力管道总长约600m(含竖井和水平压力隧洞),均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岩体中开挖修建。在设计流量69.50m3/s的情况下,管内流速约4.57m/s,可承受122.55m的水头。末端的两条支管以60°的分角对称布置,末端出口直径2.25m。
    主电站厂房及尾水管道部分位于Vacha河谷120m×160m的空阔处。此处岩基为Vacha河谷变质岩系,包括大理石、矿闪石和片麻岩夹层,需对厂房基础进行固结灌浆,此部分工作已开始实施。电站设计为地上厂房,尺寸为42m×20m×40m(长×宽×高)。
    主电站装机2*40MW,轴流式水轮机,设计流量69.5m3/s,最大/小水头为135.4/120.4m,年发电量1.88亿千瓦时。另有一个小水电站,装机1MW,年发电量1000万千瓦时。

    四、收获、体会、意见和建议

    (1)保加利亚政府把Tsankov Kamak水电工程作为落实“京都议定书”框架协议减排CO2的一个项目来建设,并与奥地利政府达成协议,共同执行。此举表明,水电能减少CO2排放是国际主流观点,适当机会时应在国内进行宣传,以平息国内某些盲目反坝、阻挠水电开发的声音,使国内水电开发建设的步子更为顺利,又好又快地发展水电。从现场考察的情况来看,保加利亚大坝施工场地较为整齐、有序,承包商认真施工、文明施工,不片面追求进度等做法,国内与之相比上有一些差距,值得借鉴学习。
    (2)汶川大地震在保加利亚会上备受关注,中国大坝委员会在会前做了较充分的准备,我国抗震专家陈厚群院士所做的专业报告以及秘书处准备的文章均得到了高度评价。紫坪铺、沙牌、宝珠寺、和碧口四种不同类型的大坝在地震后的安全情况也是出乎国际大坝界意料之外的。许多外国专家纷纷表示希望今后能合作、能到灾区看看现场,这对促进大坝抗震方面的研究与合作,对我们广泛吸收国际上的经验是个很好的机会。
    (3)我国的大坝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随着三峡等工程的成功建设,我国在国际大坝工程界的影响不断增大。国际大坝会议是一个进行大坝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在向各国同行学习、借鉴的同时,把我们建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宣传出去。
    (4)作为世界建坝大国,随着影响的扩大,我国理应在国际大坝委员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理应有更多的专家竞选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或副主席。同时专委会是国际大坝委员会在技术上十分关键的活动,是深入了解、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我国几乎在各个专委会都有代表,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力求每次年会,针对主要议题,都能做充分准备的发言和报告,以反映我们的意见,提出我们希望深入了解、讨论的问题,建立与国际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并介绍我国的成就。由于各专业的针对性强,能补充大会难以达到的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组织我国参加各委员会的活动。也希望中国专家在专委会中更活跃,以有利于更多、更深、更全面地参与国际大坝会的工作。
    (5)公报(Bulletin)是国际大坝委员会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各国有较大的引导作用,我们需要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建议,把我国在众多大坝设计、施工和科研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和总结进行归纳和提升,以求反映到这些Bulletin中去。另外,为了让国内专家更多的了解国际上大坝建设及发展动态,有必要把国际大坝委员会公报翻译成中文,希望各有关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参与公报的翻译及出版工作。
    (6)国际大坝会议是一个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英语和法语是国际大坝委员会的官方语言,我国代表团中有些成员因为语言问题而不能与国外专家进行充分交流,因此有必要加强外语的学习。

    中国大坝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1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8435228/68785106     传真:010-68712208
    电子邮件:chincold@iwhr.com  chincold@126.com


管理维护:中国水科院信息中心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4/10 08: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