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大坝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交流会议工作报告
中日韩大坝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交流会议工作报告
中国大坝委员会秘书处
2006年11月

    中、日、韩大坝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交流会议——“未来可持续大坝技术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10月15日至10月22日在韩国大田召开。会议由中、日、韩大坝委员会、国际大坝委员会亚太分会主办,由韩国水资源公社和大田市协办,由韩国大坝委员会承办。

    大会代表250名,其中韩国149名、中国53名、日本48名。中国大坝委员会组织了以陆佑楣主席为团长,以贾金生秘书长为副团长的代表团,参加了本次会议以及会议安排的相关活动。水利部、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二滩水电开发公司、湖北清江水电开发公司等单位对此次会议非常重视,中国水科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长委、珠委、淮委、松辽委、云南省院以及延边水利局等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名单见附件一。

    10月16日,代表团参观了位于韩国首尔市内的清溪川恢复工程以及世界最大的潮汐发电站——Sihwa湖潮汐发电站。10月17日至18日,大会针对泥沙管理、大坝修复、大坝建设与环境问题等内容进行了学术研讨。陆佑楣主席应邀作大会开幕致词,并作“中国水电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特邀报告。贾金生秘书长应邀作了“丰满重力坝问题及解决方案的综合性评价”的学术报告,并担任了“大坝建设与环境问题”学术分会主持人。另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何少苓副总、三峡总公司于三大主任、二滩水电开发公司吴世勇助理担任了其它各分会主持人。应邀作学术报告的还有:中国水科院副总工何少苓,报告题目:“中国大坝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若干思考”;二滩水电开发公司总经理助理吴世勇,报告题目:“二滩工程的大坝建设与环境保护”;中国水科院高工戴清,报告题目:“黄河下游沿岸泥沙资源在一些灌溉区的有效利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高盛金保,报告题目:“中国病险水库大坝的除险加固决策”(由中国水科院李新宇博士代讲);长江科学院工程师廖小永,报告题目:“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荆江河道特性变化研究”;中国水科院高工魏迎奇,报告题目:“中国大坝的维护与安全性评估——现状与未来”;中国水科院工程师耿庆斋,报告题目:“基于网络GIS的中国大坝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中国大坝委员会代表团聘请了中、英同传,有效地保证了大家参与学习与交流的效果。

    10月19日至21日,中国代表团分为两组,一组考察了位于韩国东南部的Andong坝(主坝24m高,218m长,电站装机90MW,平均年发电量15800万千瓦时,水库库容400万方)、Imha坝(坝高73m,坝长515m,1984年12月开工,1992年6月完工,库容6亿方,装机50MW)和Yecheon抽水蓄能电站以周边辅助工程和修复工程。另一组考察了济州岛的Eoseungsaeng坝和Cheonha坝以及Seogyupo城市供水系统。

    在会议召开期间,中日韩大坝委员会领导就下一届会议的召开进行了讨论,确定第4届中日韩大坝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于2007年10月13日至18日在中国成都召开,会议由中国大坝委员会承办。会议讨论的议题是:已建大坝的有效利用;高坝新技术进展;大坝与环境共存。

    此次会议我国代表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无论是会前技术参观,学术研讨会上以及会后的工程技术考察,代表们都能积极提出问题,并与韩国、日本有关专家进行热烈的讨论。通过参加会议,我国代表不仅对韩国的大坝建设、文化习俗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与韩国、日本的许多同行们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就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代表团成员各自写了收获和体会,汇总如下:

    1、会议组织工作

    韩国大坝委员会对本次会议非常重视,10月18日大田市市长出面宴请各位参会代表,并安排了文艺演出。会议在组织方面也安排的比较有条理,表现在:1)会场条件比较好,应中国大坝委员会的要求,会议为中国代表团准备了同传设备。2)资料准备齐全,有关社会活动、学术活动、会前参观和会后考察都有文字说明,印刷也比较精致;3)会前技术参观和会后技术考察安排的试验室和工程都非常具有特色,每个单位的领导和每个工程的业主都以极大的热情接待会议的代表,发送有关介绍材料;4)工程技术考察与观光很好地结合,收益很大;5)为加强沟通,增进了解,韩国大坝委员会安排了韩中、韩日翻译参加会议并带队考察,效果好,增进了理解。

    2、清溪川恢复工程

    首尔CHEONGGYECHEON(清溪川)恢复工程始于2003年7月,于2005年9月完工,历时26个月,总长5.84公里。清溪川是一条穿过首尔市的河流,因城市建设及交通需要,1978年经过数次工程后,清溪川被埋入地下,并在其上修建了高架桥,两侧形成了商业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的城市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即提出恢复清溪川自然景观。为了说服部分反对者,政府与反对者之间共进行了4000多次谈判及会议,最终国民以大局为重,支持政府复建了清溪川工程,整个工程投资386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

    清溪川工程的关键目标是恢复该河流的原貌、给她以阳光、清洁的空气和水,恢复其繁荣的生态亲水环境。该项目实施中,清除了原混凝土路面、高架桥以及埋设的各种公共设施,污水系统得到彻底地改造。施工中清除114万吨的垃圾,75%的垃圾可以得到再利用。工程完工后,河流两岸分别建设两车道的机动车道路,并通过建设桥梁连接两岸的交通,共计要建设22座桥。此外,还将建设自行车路和行人路,为市民的娱乐休闲提供方便。

    如今清溪川水流清澈,枯水期每天从清江通过抽水至清溪川,流过汉城后汇至清江。经有关部门对清溪川复建后周边环境及大气监测表明,清溪川沿线高温气温平均下降了2℃,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们每天可以享受由该河流带来的优美环境,呼吸新鲜空气,该河流也成了首尔市的一个旅游景点。

    3、SIHWA湖潮汐电站

    SIHWA湖潮汐电站是韩国正在建设的第一座潮汐电站,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潮汐电站,位于韩国JAGUNGARI岛,工程由11.2km 厂的堆石坝围成的Sihwa 湖,10台灯泡式机组和8革排水阀门组成。总装机254MW,共10台机组,最大潮差9.16m,单机容量25.4MW,年发电量552.7GWH,比Soyang江水电站还多约56%。电站共装有8扇15.3m×12m的泄水闸门,海水流量1.6亿m3/天,相当于SIHWA湖总容量的一半。该工程从2003年开工建设,预计于2009年完工,总工期7年,总投资3.551亿美元。工程总进度:2005年围堰及施工道路形成,2006年完成基础开挖及部分钢板桩施工,2007年结构施工,并开始金结施工与机组安装,2008年机组安装调试完成,并完成生态公园建设,2009年围堰拆除,整个工程完工。SIHWA湖潮汐电站工程将是一座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典范工程,工程完工后,SIHWA湖的水质将会显著提高,周边大气污染也将得到改善。按韩国水质源中心评估预测,该工程完工后,每年将相当于减少31.5万吨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将替代86.2万桶原油,SIHWA湖的水质COD将由4.7ppm降至2.7ppm,同时每年将吸引100万以上的游客到此观光旅游。

    电站的运行过程是在涨潮时,关闭排水阀门,在潮位涨高到开始发电水头时,开启水轮发电机组,利用涨潮水流发电,此时发电水头随涨潮过程而增加,到退潮时,当潮水位与湖水位之差等于最小运行水头时,关闭水轮发电机组,到内外水头相等时开启水阀门和水轮机组,开始排水,此时水轮机组参与排水,但不发电,直到内外水位相等时关闭阀门和水轮机,等待下一次涨潮。

    4、学术研讨会

    泥沙、大坝修复与环境问题是本次会议的讨论议题。会上除特邀请报告以外,共有21篇文章进行了交流。其中泥沙方面的5篇,大坝修复方面的7篇,环境方面的文章6篇,其它方面的3篇。从泥沙方面的报告及文章来看,由于泥沙淤积,世界上大坝的有效库容年衰减率大约0.48%-1%,有些严重地区大坝甚至失去功能。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友好相处概念极大地促进了观念创新。解决流域泥沙问题,无论是工程措施还是非工程措施,均要基于资源、环境观念实现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功能不断扩充,如经济功能、生态功能、环境功能、旅游功能等,水利工程与周边环境越来越紧密结合,在资源和环境矛盾日益尖锐的变化趋势下,单一的工程措施很难满足要求。泥沙管理依靠今后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环境策略,需要深入研究泥沙在流域的分布和输移规律。为实现水和沙优化调度和配置,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从大坝修复的文章和报告来看,韩国大坝修复的目的主要基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提高防洪安全考虑。大坝修复的方法包括加高已有大坝、在已建大坝下游重建新坝、增加排砂设施、更新增加泄洪设施提高泄洪能力、增加发电设备、重新分配库容以及改变洪水控制方式等方面。日本介绍了MARUYAMA重力坝的大坝加高计划,以往日本采用的加高方式是采用导流洞导流,大坝的功能中断。MARUYAMA重力坝采用了保留大坝原有功能的方式加高,有两种可行的方案,即在原坝轴线上加高和在大坝下游轴线上重建新坝的方案。从洪水控制、施工安全性、建设周期和经济性方面对比了两种方案的优劣。并就后一种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包括枯水期施工、洪水期施工与导流等。

    在大坝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日本和韩国都很关注大坝建设之前在规划阶段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研究,包括对鱼类资源的保护;对稀有物种栖息地的保护;为保障河道原有物种,电站运行时保留必要的生态基流;施工过程中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和对空气、噪音的污染等,他们还非常重视建设前的现场调研和查勘,并基于此研究提出相应的评价和应对措施。据介绍,韩国的水电资源本身并不丰富,基本已完成开发,因此他们当前更关注已建大坝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更为注重对水资源的保护。对于若干需加大功能的坝,他们均进行审慎研究,反复进行方案对比,以尽量减免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一般不再另建新的大坝,而是采用在原有大坝上加高扩建的方式。相应的研究手段也是采用现场调研、实体模型和数学模型相结合。中国代表团的相关发言包括长委科研所做的关于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下泄水流对荆江河段的影响,二滩公司做的关于二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等介绍,以及中国水科院做的关于中国大坝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若干思考等发言,均得到了日本、韩国代表的较大反响,会后不少代表还找到发言者表示对我们发言观点的认同。

    5、会后考察工程

    IMHA多功能大坝工程始建于1984年,于2002年全面完工,总投资3530亿韩元。IMHA大坝工程是集防洪、供水和发电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坝工程,防洪能力8千万m3,年供水能力5.92亿m3,其中供给NAKDONG河4.44亿m3,供给YONG-CHUN引水隧道1.48亿m3。该大坝为堆石坝,坝长515米,坝高73米,总库容5.95亿m3,有效库容4.24亿m3,汇水面积26.4平方公里。发电厂房装有2台2.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YONG-CHUN引水隧道取水塔塔高34.3米,直径4.6米,抽水系统采用了6台2千马力的水泵。引水隧道直径为2.4~3.3米,总长34.1公里。IMHA多功能大坝工程属于韩国水资源中心,对水文条件、水质管理、如何提高防洪能力及坝区移民安置进行了认真研究。在水质管理方面,拟定了水质监测计划,与当地政府组织及非政府组织一起进行水质、泥沙、浊度、漂浮物及污染监测,以改善和维护生态。坝区移民安置方面,拟定了坝区捐助计划,将发电总利润的6%和售水利润的20%作为资金的主要来源,以改善和提高居民的福利待遇。

    醴泉抽水蓄能电站上池位于keumgokcheon,水库面积0.34km2,最高水位711m,最低水位682.9m,总库容684.8万m3,有效库容607.1万m3;下池位于yongducheon,水库面积0.57km2,最高水位241.8m,最低水位226.8m,总库容684.8万m3,有效库容607.1万m3。电站装机容量80万kw(40万kw×2),发电引用流量206.0 m3/s,抽水能力176.59 m3/s,总水头449.8m。上、下池挡水建筑物均为面板堆石坝,其中上池最大坝高73.0m,坝顶长度740.0m,面板厚度1.5m;下池最大坝高63.0m,坝顶长度535.0m,面板厚度1.3m。电站厂房为地下式,尺寸25.8m×53.5m×129.1m(宽×高×长)。水道系统主要部分为两机一洞,仅在进入厂房前和出厂房后局部分为两个隧洞,其中引水采用钢衬外包混凝土隧洞,隧洞直径7.3m,隧洞总长2090.95m,分三段即上段(以3%坡度下斜)、竖井(垂直)、下段(以3%坡度下斜);尾水也采用钢衬外包混凝土隧洞,隧洞直径7.3m,隧洞总长682.25m。工程于2004年11月开工,预计2011年12月完工,工期4年1个月,投资7470.74亿韩元,主要设备由ALSTOM供应。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当前基于他们的地域和自然特点,在水资源保护和相关政策方面与我国有所不同。会后代表团参观了位于济州岛的若干设施,并在参观过程中和韩国代表团进行了进一步的调研。韩国年均降雨量为1400mm,而济州岛为3400mm,故有丰沛的雨水资源可资有效利用。我们参观了岛上的一个利用农业大棚屋顶集雨回灌地下水的大型集雨系统(见照片),据介绍,当地政府(属省级)有政策鼓励集雨回灌地下水。集雨系统由当地政府投资,经费来源于政府税收。另一个参观点是位于岛中心附近的集雨水库和处理水设施。该水库目前仅有1万m3库容,据介绍为解决当地居民在枯水季节的用水问题,当地政府拟再建一座库容为5万m3的水库。当地居民的用水量按照每人每天1m3计,在用水量上显著大于我国。沿济州岛海岸线居民的用水主要靠深层地下水系统供应,该系统覆盖了全岛的沿海地带,共设有9个站,66个深层井供水。我们参观了其中一个供水站,该子系统有10口井。在问及当地的水价时得知,若是供给诸如高尔夫球场等娱乐设施,则收取的水价将远高于一般的居民用水。在水价方面,韩国的情况与我国有显著不同。据了解,韩国的农业灌溉用水不需支付水费,原因是他们认为,当地的地价已经很高,致使农产品投入也很高,如果再加收水费,则农产品价格将更高。再则韩国的农业人口不多,不到全国人口的50%,而降雨量又很丰富,故不像我国对节约水资源那么迫切。韩国的居民用水水价相对于收入而言也很低,1m3水的水价为0.5美元,内含10%的污水处理费,水污染治理费的不足部分完全由政府承担。工业用水水价更低,只需0.25美元,这与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韩国目前的污水处理厂均为国有,与我国的情况也不相同。韩国政府认为,政府的税收理应用于保障水资源的供给,包括水质和水量。

    6、感想、问题与建议

    中日韩大坝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议为三方代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来自三个国家不同领域的专家相聚一起,探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交流研究成果,互相切磋学习。中国正处于坝工建设大发展时期,在这一技术领域,中国在不少方面已处于先进水平。通过参会,介绍我国在规划、运行、设计和施工各个领域的经验,推广我国坝工建设的技术、成就和人才,是当前需要继续加强的工作。就此次会议,结合我国的现状,有如下感想和建议:

    1)由于韩国和日本在坝工方面的建设高峰早已过去,韩国的水资源已开发殆尽,目前其水库大坝已将工作重点由建设转向管理,如减少泥沙淤积延长使用寿命、已建坝功能的更新改造、大坝和库区的旅游、休闲项目开发等方面。因此对于正处在大坝建设高峰期的中国,日本、韩国现在的很多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2)本次会议和韩国考察,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人、水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深思。中国的大江大河很多,水电蕴藏量巨大,开发前景广阔,我们在开发水电时,应多注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另外,我们尽管在韩国的时间不长,但感受到了韩国人的勤劳、生活节俭和民族自尊。韩国人整体十分富裕,但过去非常贫穷,因此韩国人至今仍保持着良好的传统,生活十分简朴。政府提倡勤俭,坚决打击铺张浪费,对生活奢侈品征以重税。韩国十分注重对民族工业的保护,韩国人使用的汽车95%以上是国产的,以上各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希望中国大坝委员会进一步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更好地向国外展现我国大坝建设和运行管理先进技术,并且让更多的国内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国外先进的经验。


管理维护:中国水科院信息中心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4/10 08: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