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厚群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一、出席状况
参加大坝抗震设计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共有26名,分别来自瑞士、阿尔及利亚、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智利、中国、哥黎达斯加、埃及、法国、印度、德国、伊朗、意大利、日本、韩国、马其顿、墨西哥、挪威、巴基斯坦、葡萄牙、俄罗斯、英国、美国、和南斯拉夫。26个国家的专业委员中出席16人,缺席10人。另外有加拿大P. CHAN、中国的艾永平、卢森堡的W.RIEMER、伊朗的S.GHANOONI、尼日利亚的J.OKOYE和E.ADANU以及泰国的S.SUCHARIT等7人列席了会议。
二、会议议程
1、专委会主席成员提供的信息
在2001年德累斯顿的第69届年会纪要上应加上M. Gopalakrishran先生作为关于2001年印度Bhuj地震对坝影响的报告。
·大坝委员会第123号公报“大坝附属机构抗震设计和评估导则”已完成,并于2002年出版。
·中国颁布了新的区划图,采用了回归期为475年的有效峰值加速度。高292m的小湾和275m的溪洛渡拱坝设计地震加速度都超过0.3g。地震作用在大坝设计中有主要作用。
·USSD(美国大坝委员会)地震委员会正进行下述工作:震后大坝检查、已建坝的加固、土石坝的地震变形分析、大坝强震记录的获得、基于概率的地震输入、混凝土坝的破坏模式、数值分析技术。
·奥地利、加拿大、法国,埃及、伊朗、日本、马其顿和南斯拉夫也都报告了最近的地震及有关地震的会议。
·2004年在温哥华举行第13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其中有专门为大坝抗震的分会场,进一步的信息可以和B. Fan先生联系。
2、2003年国际大坝委员会大会上第83个有关抗震的问题:这是在2001年德累斯顿年会上由大坝抗震设计专委会提出后获得通过的。这个问题的主席是Noguera,副主席是Matsumoto,秘书是B. Fan。由Wielan作总报告。已经收到论文71篇,其中混凝土坝、土石坝和其他部分各占1/3。
3、在本次年会上有关大坝抗震和水工建设的新的抗震规范
·G.Zenz报告了奥地利大坝抗震设计导则,共包括6部分(导则和实例),进一步的有关信息可从网上得到,网址为http://nw-ialad.uibk.ac.at
·陈厚群院士报告了修编的中国水工建筑物抗震规范,它是基于动力分析和概率方法的,在会上散发了该规范的英文译本。也报告了在重要大坝上强震观测台网的设置,以及对一些水库在蓄水前就进行地震台网的监测。
·N. Matsnmoto报告了日本对已建坝抗震稳定地校核的导则。对混凝土采用二个水平的方式进行校核,即对发震概率大的地震按允许应力准则校核,而对概率小的地震要求不溃坝;也报告了一些坝经受了很强的地震。在一张图上显示了日本100条断层,预测6.5级地震可以在日本任何地方发生。要对1930年前建的700座15~30m的坝进行抗震稳定校核。在会上分发了84个仪器记录的1374条日本大坝上强震记录光盘。
·M.Wieland报告了瑞士大坝抗震安全评估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坝、砌石坝、土石坝、水电站及围堰。导则也适用于15m以下的小坝。地震安全校核取决于坝的种类和地震,安全评估地震采用的1000年或10000年的重现期,给出了一个应用此导则的实例。
4、有关问题的讨论
·水库触发地震(RTS):会上分发并讨论了由A.Bozovic修改的草稿。目前难以对此形成导则,建议更改题目为水库触发地震知识综述,并对内容作相应修改。问题是水库触发的地震对不是按大坝抗震设计标准设计的坝和库区其它建筑物可能造成损坏。修改后的草案应于2002年交中心办公室,专委会成员将在蒙特利尔大会期间进行讨论。
·已建坝的地震安全性:在一些中、低地震国家(奥地利、澳大利亚、瑞士、英国)和高地震国家(中国、日本、俄罗斯)都有相应的抗震导则。这些可以作为准备一个专委会导则的基础,需要美国的补充资料(美国垦务局、加州工程师兵团)。在这些基础上,将准备一个考虑到高、低地震区特点的导则提纲。各国现存的已建坝抗震导则(每个约15页)将作为附录(共约8个国家),中国、日本、俄罗斯已经将他们的规范译成了英文。
·地震观测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这个导则将包括以下部分:(ⅰ)大坝工程地震观测仪器导则;(ⅱ)各国(包括中、低地震和高地震区)在地震观测仪器方面的实践;(ⅲ)大坝强震观测记录(如N.Matsumofo提供的清单)及(ⅳ)由其它仪器得到的地震记录的分析。
·地震风险分析及有关技术:这个总是涉及很少,主要为(ⅰ)地震危险性分析;(ⅱ)混凝土和土石坝地震易损化分析。溃坝的后果将由大坝委员会有关风险分析的专委会进行。对已建坝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及设计准则要进行研讨,对在蒙特利尔大会上有关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文章首先进行研究。
5、与地震专委会有关的其它专委会的协调:由B.Fan和大坝安全检查专委会联系;M.Wieland和大坝委员会欧洲俱乐部联系;Secoe Pinto和土力学方面的ISSMGE联系。
对此,我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代表都提出水库触发地震问题十分复杂。目前还难有较成熟的研究结果,难以作为大坝委员会推荐的导则。目前的这个公报主要是综合了一些已有的研究情况。收集了包括我国新丰江在内的一些实例。因此,只是一种State-of –knowledge的文件,主要要唤起大坝设计人员和业主对这个问题的更多注意。并且进一步促进这方面的研究,包括在可能发生水库触发地震工程场址,在蓄水前后都设置观测台网。我还在会上散发了由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提供的“长江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研究”报告的英文复印本。这是在去年年会,我向王家柱副总经理建议后,由王总组织编写的,三峡水库地震监测工作无论是规模和水平当前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
在这次会上还讨论了交换各国大坝抗震设计规范和大坝强震观测记录的问题。我在会上介绍了我国去年已出版了由中国水科院主编的中国大坝强震观测记录汇编的书。只是迄今的记录都是地震震级不大的,但汇编包括各个工程中每个通道的加速度里程及其富氏谱分析。如果有感兴趣的,我将在明年年会上提供给与会代表,书是中文的,但主要记录都是图形表示。我国目前已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