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专题讨论会今日(9.16)举行

  中国大坝委员会主席、中国三峡工程总公司总裁陆佑楣随后发言,着重讲述建设三峡工程的必要性以及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三峡工程的资金问题。他指出三峡工程的建设要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首先是防洪。长江全长6300公里,每年入海9600亿立方米,近100年来就4-5次大的洪水,每次均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经我国政府的长期研究论证,决定建三峡工程,将长江中游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其次,发电是建设三峡工程最直接的经济效益。三峡工程以182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产生847亿千瓦小时的清洁能源,可以代替5000万吨煤炭燃烧后的能量。而且不消耗,不污染,更不会向外排放有害气体和废弃物。

    三峡大坝建设的第三个目标是改善长江航道。特别是重庆至宜昌区段,三峡通航后,每年的通航能力将达到5000万吨。

    陆佑楣在谈到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时,指出:生态平衡是相对的,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是绝对的。自然界是不断演变的。三峡工程的建设从防洪方面改善了生态,保证了长江下游的安全。其中的移民工程甚至比三峡工程建设本身更难。但中国政府有信心使这些移民脱贫,改善这部分人的生活状况。

    建坝对渔类资源可能会产生影响,如中华鲟。为此,我国已在宜昌建研究所进行中华鲟的人工繁殖,而且成效显著。提到有人担心三峡水库会变成污水,中国政府已制定水法和环保法,所有污水要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现正全面开展此项复杂的工程,将与三峡工程同步进行。至于水库泥沙的影响,规模实验已经证明,三峡水库可长期使用。任何工程均有利和弊两个方面,问题是如何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工程建成后仍要跟踪,将三峡工程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

  陆佑楣最后介绍了工程的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1993年国务院按当时的物价估算工程的静态投资为900.9亿人民币。工程持续17年,考虑物价和利率的浮动到2009年。全部投资预计为2039亿人民币。由于目前中国经济状态良好,物价利率稳定。因此投资可控制在2000亿用于移民。已完成总投资的27%-28%。完成整个工程量的35%,工程进展顺利,资金运转正常。目前没有经济和技术的危机。今年将是施工的高峰期。到2003年,我们将完成水库的蓄水,长江的通航和首批机组的发电。

  最后,潘家铮、张光斗、郭树言、陆佑楣、王家柱在主席台上就座,回答各国专家的提问。来自巴基斯坦、苏旦、印度、美国、韩国、西班牙等国家的代表,分别就感兴趣的河流泥沙的沉积问题、移民问题、建坝策略、地震影响、坝底处理、防洪措施等方面提出问题,各位中国专家一一作答。